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106 岁岁年年人不同

106 岁岁年年人不同(1 / 1)

第二更。

去年皇甫嵩、朱俊、卢植、董卓奉旨讨黄巾,率天子之兵,威动海内,而他四人在当时也只是中郎将而已,如今张飞燕一个山贼反寇也居然能得此位,虽说“平难中郎将”和“黑山校尉”一样都是临时设立,类同将军里的杂号,不如左、右等中郎将尊贵,可亦足令朝野志士为之切齿了。

便是脾气挺好的刘衡对此也是大摇其头,私下里对荀贞说道:“中郎将者,国之重器也。孔子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今朝廷却将国家重器委与贼寇,实令志士心寒。”

荀贞心道:“这大约就是末世气象了。”

对张飞燕得任中郎将一职,他也是颇为“切齿”的。

表面上看,中郎将和中尉都是比二千石,实际上,中尉的地位远不如中郎将。中尉是郡吏,受限於一国之内,足不能出境,中郎将却是能被称为“将军”的朝中重将,二者不能相比。

杨凤、张飞燕先后投降汉室,接受了汉家的任用,虽说他两人不可能就此做一个汉家的忠臣,也不可能把到手的中山、常山、博陵诸郡拱手奉还,但至少冀州的这场乱事暂且告一段落了。

一方面在张飞燕的约束下,一方面也是为了消化所得到的地盘,魏郡的於毒、河内郡的眭固亦暂时收敛了兵锋,不再攻劫郡县,让洛阳朝廷缓了口气。

朝廷得以缓气,王芬却缓气不得。

张飞燕在得到朝廷的印绶任用后遣使赴高邑,递给王芬了一封措辞客气的信。

信里边主要讲了两件事。

一件是向王芬问好致意,张飞燕在信里说:从今往后,你我就要同州为吏了,你是冀州刺史,我在你的治下,希望以后你能多多照顾我。

一件是要粮,上边刚说过希望能得到王芬的照顾,张飞燕笔锋一转,紧跟着就老实不客气地“要照顾”了,他写道:为给朝廷消弭贼患,我费心尽力地招降各地叛贼,现已招降了二十万贼众,粮食不够吃,为了避免这些贼众哗变再叛、作乱常山,希望你能送我些粮食。

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求“谷二百万大石”,并说:“有了这二百万大石谷,燕就有把握保证半年内冀州不会生乱了”。两汉之量制有大石、小石之分,三大石约合五小石,按汉军中的口粮供给数额,每个士卒每月口粮为二大石外加六斗上下,二十万人,依此标准供给,一个月需粮五十二万石,张飞燕只要二百万石粮就保证半年内不作乱,确是“要求不高”。

但他这个“不高”的要求却让王芬气歪了鼻子。

一亩之地每年产粮二三大石,二百万石是近百万亩地一年的产量,固然,冀州是个富庶的大州,开发得早,耕地比较多,王芬就任后,虽然因为忙於兵事,尚未来得及查看耕地土册,然料来几千万亩地总还是有的,如是太平年间,紧一紧也就把这二百万石粮拿出来了,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去年黄巾之乱,全州几乎颗粒无收,今年麦子刚种下,张牛角、张飞燕又起兵作乱,州府连州兵、州吏都快养不起了,哪儿有粮食给他?

可不给也不成。

什么叫“为了避免这些贼众哗变再叛”,又什么叫“有了这二百万大石谷,我就有把握保证半年内没有贼乱了”?张飞燕话里威胁的意思丝毫不加遮掩。

如果望气能望来粮食,王芬天天都得上楼望气,只可惜望气望不来粮,没办法,为了求个太平,他只能屈尊和张飞燕这个“山贼”讨价还价,信使来往四五回,张飞燕给出了买得半年太平的最低价:“一百五十万石”。

张飞燕的部曲实无二十万之多,现只有十余万众,而且他也不可能按每人每月二石六斗的份额供给全军,对那些老弱妇孺,能每天给他们开次粥,让他们有的吃、饿不死,就算他有良心了,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他每月只需要十来万石粮就足够养活这十余万众了,之所以狮子大开口,一下要“一百五十万石”,他却是为了继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一百五十万石”,王芬也没有。

州府里拿不出这么多粮,他只能向州中的诸郡要。

冀州共有十个郡国,魏、常山、中山、博陵四郡现在贼兵手里,是不能指望了,巨鹿比州府还穷,也没得指望,他所能指望者唯有河间、安平、渤海、甘陵、赵五个郡国。

一百五十万石粮,刚好一个郡国三十万石,渤海是个大郡,并且因为临海,离内陆远,在上次的黄巾之乱和这次的黑山贼乱中受害都是最轻,可以多拿点,赵郡辖地最少,并且地狭山多,荀贞在此次平乱中又立下了大功,可以少拿点。

饶是如此,赵郡也被分到了十五万石的份额。

州府要粮的檄文下到赵郡相府,刘衡叫苦连天。

他对功曹魏畅、主簿乐彪大发牢骚:“去年遭兵灾,几无收成,幸赖皇甫将军奏请朝廷减免了冀州的赋税,又幸赖吾郡有中尉荀君,郡内方才得以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收了一季麦谷,本想着今年能过个安生年了,却没想到朝廷减免了赋税,张飞燕却又收起了粮谷!”

魏畅是赵郡本地人,对赵郡的感情比刘衡深,对王芬传檄要粮之令尤是充满抵触,他愤慨地说道:“今春二月,朝廷下诏,税天下田,亩十钱;而今郡里夏收方过,方伯又传檄要粮十五万石,这样下去,民不堪负重,早晚会再起乱事的!”

今春二月朝廷下诏税天下田、亩十钱是因为宫城的南宫遭了火灾,洛阳的宫城由南、北两宫组成,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今春二月,南宫火灾,大火烧了半个月,把南宫烧成了白地,中常侍张让和赵忠遂建议今上敛天下田亩税十钱,以重修宫殿。

这道诏书下来时,冀州的饥荒、疫病闹得正凶,流民成群结队、穿郡过县,时局糜烂至此,朝廷不思赈济,却还下诏增税,诚如荀贞之所认为:此真末世之象。

乐彪对此王芬的檄令也很不满,他说道:“我郡今年的收成虽还不错,可又要养郡兵,又要供赵王,又要给大大小小郡县诸级的吏员发俸,又要赈济仍滞留或落户在我郡的流民,却也是仅够自用而已,方伯一张嘴就要十五万石粮,却从哪里给他弄去?”

牢骚也罢,愤慨、不满也好,王芬的檄令既然下来了,为了“冀州大局”,刘衡、魏畅、乐彪也只能想办法把这十五万石粮弄来,所谓的想办法,其实只有一个办法:传文诸县,令诸县长吏再向百姓征粮。

相府的檄令很快传到诸县,诸县的长吏无论情愿不情愿,只有服从,一时间,赵郡全境,五县十余乡,处处可见税吏如狼似虎,处处可闻乡野怨声载道。

等把这十五石粮凑齐,送到州府,已是七月初。

随着七月的来到,刘衡的心情渐渐地好了起来。

七月之后是八月,依汉制,八月是算民之月。

今春时,数万流民涌入赵郡,这些流民有的死於疫病,有的成了饿殍,有的从了贼,有的离散去了它地,还有不少就地落户,入了赵郡的户贯。可以预料,今年的算民,赵郡必会人口大增,而在本朝的官吏考课中,治下户口增加是地方长吏最大的政绩,如前汉名臣黄霸在颖川太守任上时,因为颍川“户口岁增”,“(黄霸)治为天下第一”,遂“征守京兆尹”。

户口增加是最大的政绩,此外,钱谷入出,即财政税赋收入的状况,盗贼多少,即地方治安,这两条也是重要的考课标准。倚仗荀贞之力,赵郡今年在这两方面也都很优秀。

想及今年考课的成绩肯定会很好,说不定明年就可以离开冀州这个多事之地,换一个美郡为太守了,刘衡心花怒放之余,决定好好感谢一下荀贞。

没有荀贞击贼定郡,赵郡就无今日。想想巨鹿、常山、中山、魏诸郡的惨状,刘衡不寒而栗。

适逢七月七日,俗於此日筵奉瓜果以祭牵牛织女,刘衡乃设馔置酒,邀荀贞宴饮。

时当夜至,筵席设於高楼,满座衣冠,上仰月华之光,举杯对饮,直欲乘风飞去,下望相府侍婢莺莺燕燕,拜月庭中,穿针乞巧,试问之:乡野贫馁之民,焉知朱门酒肉之臭?

刘衡兴致很好,举杯笑道:“吾闻前朝孝武皇帝时,七月七日夜,西王母尝乘紫云之辇,沐月华而降,与孝武皇帝会於寻真之台斋,诸卿,今夜之月,不知比之前朝如何?”

席上诸人纷纷出言,或云古今之月无异,或云今月胜於古月。

荀贞独默不出声。

刘衡笑问道:“中尉有何高见?”

荀贞举望明月,喟然叹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嗟乎!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四句七言一出,席上诸人尽皆收声。

刘衡细细品之,从荀贞的这四句诗里品出了伤感惆怅之味,关心地问道:“中尉可是有何心事么?”

“今天上午,贞获悉了一事。”

“何事也?”

“朝廷下诏征还皇甫将军,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

1,冀州是个富庶的大州,,然料来几千万亩地总还是有的。

前汉武帝时,全国耕地总面积约四千一百多万亩,平帝时,增加到八亿二千七百余万亩,东汉则常年稳定保持在近七亿亩,约合今四亿八千万市亩。

汉时南方的农业水平不高,这近七亿亩应该很大部分是在黄、淮以北的。

最新小说: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天空中一朵云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我在大唐是传奇 皇叔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