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惹得圣怒,全是拜己所赐,这般想着,早已泪目,红眼瞧向萧综,却见其低首不语,身子却颤抖不息。
梁帝见其跪地辩饶,又欲将其扶起,可赵璃拒之,不愿起身,梁帝见其硬执,便任其跪地,萧综侧瞧赵璃,赵璃与其对视,萧综复避目低首,赵璃畅失,梁帝道:“赵郡主,你千金之躯,引得这庶子苦苦相守,先前朕瞧你面上,未及处罚,此番却是不同,朕绝不轻饶!”
正当下旨,却见房外奔一宫侍,那侍道:“陛下,边阳王回京了,候于正阳殿里。”
赵璃惊目,面中欣然,梁帝稍异,迟疑半久,一时未言,突扬言道:“正好今日郡主在此,快些将其带过来。”
宫侍领命,退至房外,回身直往廊台走去,赵璃本自欣喜,瞥视萧综,见其不为所动,便知爹爹前来也不能挽回一二,本欲再次求情,却见梁帝回返御椅,坐下览折,也不便再番言语,只好续自长跪。
自统兵一路为赵平引路,引至正阳殿,便有殿守接手,自去了别处,寻得南门统领李骏,将赵平回京一事告知,李骏沉吟稍会,便随统兵径向正阳殿去。
赵平立于正阳殿内,殿守待于门外,殿内宫侍稍加行礼,便去通禀了梁帝,稍时,回返殿中,与赵平言道:“殿下请王爷御书房一叙。”
赵平自领圣命,随其步入廊阁,直上了二层,自决意进宫面圣,赵平一路忐忑,不知该如何为璃儿辩解,如何令圣上信之,直至临房,突止住履步,稍稍踌躇。
宫侍闻歩声忽停,回首见赵平立于近处,躬身道:“王爷请。”
赵平点头随行,行至房中,眼前赵璃萧综跪之,一时惊神,京城流言徐升,料知璃儿在宫里的日子不会惬意,却不知竟到这般地步。
赵璃回目见到赵平,欲脱口而出,可御房肃穆,不可轻肆,一时止言,只微微一笑,赵平面上虽五味杂陈,可也稍加回礼。
梁帝沉在折里,闻房外动声,露眼微视,见赵平怔愣,立身近了些,赵平见梁帝动步,跪身行礼,梁帝客道:“边阳王近日过得如何?南部一游可有带些特食给朕尝尝?”
赵平撑地垂头道:“陛下莫要取笑微臣,微臣特来请罪!”梁帝笑道:“嗯?为何呀?郡主准时回返京中,你并未违期,何谈有罪啊?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赵平惶恐,不知圣意,京中之言如火如荼,圣上怎可不恼,实在可疑,一时不解,只得稍稍抬头,梁帝见之,温道:“爱卿面色苍白,这一路上定是受了不少苦罢,快快请起。”
赵平迟疑,梁帝走近欲扶,赵平立身便起,怯道:“老臣惶恐。”梁帝道:“惶恐甚么?朕又不会吃了你,来,快快请坐。”
赵平慢步至客椅坐下,见赵璃萧综跪地不起,疑道:“陛下,殿下这是为何?”梁帝冷道:“这等逆子,无需理他,可怜了郡主偏要替他求情,朕拉不住,她硬要跪着,朕只得任她跪着了。”赵平又道:“不知四殿下如何惹得陛下不快了?”
梁帝挥手道:“不说了,提他朕就来气,让他跪着!”
微视一旁女侍自觉会意,轻步去往房外,不时端来御盘,盘内两盏热茶,近了梁帝处,拿盏放于梁帝前,又将余下一盏放于赵平前,持盘而出。
梁帝指盏道:“来来来,爱卿快尝尝这御茶,可是朕托人自江东带回来的好茶呢。”
赵平听从圣意,扶盏抿之,梁帝也自饮一口,畅叹一声:“好茶。”
二人放下茶盏,梁帝视向赵平道:“爱卿这一路之上的趣闻波折可要一一讲与朕听才是。”
赵平斜目至赵璃萧综,深知气氛不妙,微言道:“陛下,要不改日?今日可否....”
言之未尽,梁帝夺道:“为何改日?今日好生谈之。”
赵平无奈,只好一一道出,一路以来,除之旅途繁长,便是叶云山下遭袭,至今不知缘由,毕竟身处叶云地界,对那叶迹自也没甚么好念头,好在受浅水帮恩惠颇重,细谈之中,极力赞赏浅水弟子。
言那叶云新进大派,山下血腥之气甚重,还将赵璃上山比剑之事一一道出。
赵璃按耐不住,几次欲言,梁帝一一阻回,赵平本知璃儿跪地,将其和盘托出不甚明智,可朝堂江湖之间,北部南部之隙,早在前朝便已积怨颇深,只苦于无剿灭之法,才致江湖之气壮大至今。
如今再三贬低江湖大派,或会引得圣喜,言尽之后,赵平细观梁帝神情。
见其面露欣色,便知料知无错,梁帝道:“听爱卿这般言语,此番江湖之行,犹为凶险,这等胆大之徒,明知爱卿身份,不敬卿几分,却欲擒之,竟无一丝大梁子民之责,上不敬天命,下无视国法,有朝一日,朕定要发兵剿灭,以正朝纲。”
台下赵璃虚汗如珠滚落,暗恐若圣上一旨令下,发兵江湖,那便是一场劫难,叶云恐会灰飞烟灭,到时生灵涂炭,天人共怒,这般结局,全因己而为。
面色飒白,唇角干裂,萧综本心灰意冷,听得赵平之言,侧视赵璃,见其心神不定,便知此行不易,他虽无心朝政,可身为皇族之子,自是不愿百姓遭难。
欲出言劝谏,可己为待罪之身,又怎有资格论辩其它,再之父皇盛怒,怎可听信逆言。
正忧思间,却见梁帝猛然坐起,步至赵璃身前,将其扶起,赵璃本自烦苦,见梁帝这般不知何故,梁帝感道:“璃儿此番下临江湖,短时间竟能入得叶云,不愧为我大梁郡主,可谓大功一件,朕欲讨伐江湖诸派,此事需长久计议,到时还需璃儿鼎力相助,助我剿灭贼患。”
赵璃惊异,江湖众豪,在梁帝眼中竟是贼患,不免心冷,一时不知如何应复,赵平一旁使色,赵璃只好回道:“陛下有令,臣女自是遵从。”
梁帝大喜,瞧萧综仍跪,松言道:“今日朕心甚悦,不予追究,你且起身,若有再犯,定不饶恕!”
萧综起身,赵平赶去相扶,萧综谢过,仍自揪心,知不可冲撞,便叩谢皇恩,梁帝领过,萧综便辞退回所,竟是未瞧赵璃一眼。
赵璃观之,暗觉萧综心事颇深,也作退回苑。
赵平眼望赵璃出房,知此番言语定是伤其不浅,稍加叹息,梁帝拉其坐下,二人叙聊一番。
梁帝欲知此行全部详节,赵平应其一一道之,聊之后处,梁帝突言一句:“爱卿,你可知京中危言?”
赵平恍然,应声道:“陛下总算讲了正题,臣此次前来便是为了此事。”梁帝道:“朕怎会不知你的心思,只璃儿在场,不好分说罢了。”赵平疑道:“既是为了小女,有甚么是她不能知晓的呢?”梁帝又道:“朕欲解士言之忧,有些事当不能为其知晓,方才与你说的一切,皆是对外而言的,若要洗脱污言,须得顺其言论,再加它言才可。”赵平不解道:“陛下何意?臣实在不知。”梁帝道:“过几日朕会颁布明旨,赞郡主替朕南下视察江湖之功,厉兵秣马,南下伐之,三年内定收复江南,郡主首功,将其赐予四皇子萧综为妃,归入皇室。”
赵平听罢,立时明悟,原来梁帝早有筹谋,借京中之言,行讨伐之心,如此一来,边阳王府一日之间,便可复归盛名,璃儿嫁入皇族,更添风光,实为大喜,当下跪首拜道:“陛下大恩,堪比日月,我边阳一族,誓死报国,日后定首当其冲,为陛下收复江湖草莽。”
梁帝大怡,扶起赵平道:“朕现下唯忧之事,便是璃儿不愿顺从朕意,这几日爱卿就住在紫云苑,好好替朕劝服。”
赵平领下圣意,再番叩谢皇恩,退出御膳房,往廊内走去。
萧综自回了皇所后,坐于寝屋中,抱书于榻,侍卫送来饭菜,搁于桌上,萧综不理,深知父皇之意,暗中为赵璃愁苦。
方才所闻,果真明了父皇杀伐之意,这一番虽救了郡主,也当害了郡主,更害了天下人,他生性良善,见不得兵戈血腥。
如今之势,还不知日后该如何行步,怅然若失,抱书深忧。
紫云苑中,此刻也当寂然,失了往日赵璃举棍练武的豪意,侍从婢女都不甚习惯,赵璃兀自关门待寝,不见外人,今日之感,甚是伤人,更多的却是忧于远在南部的江湖豪派,叶云之上的亲友,今后又该面临何等境遇。
自身归于边阳,终归不是江湖人,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躺下身子睡在榻上,闭眼不思。
赵平自领了皇意,出了御书房便撞上了李骏,二人行礼一番,李骏入了御书房内,梁帝令其收回边阳府外一众甲士,李骏领旨,随赵平出了宫门,王清正候于宫外。
赵平欣言璃儿无事,低首轻言嘱咐王清,待御林军撤走之后方可回府,王清领命,赶车回返,李骏与赵平作别,持令骑马径往边阳府。
到之那处,一声令下,众甲士依令行事,陆续撤走,周遭百姓皆为不解,纷纷小声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