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奉系江山 > 第五百六十章 洗足

第五百六十章 洗足(1 / 1)

“铁龛先生,昨天又熬了一夜吧?”

“嗯,辽阳的数据振奋人心啊,必须抓紧整理出来。咱们一共安置了八万灾民,按照每人五亩地计算,咱们一共分出去四十万亩,结果老百姓又多开了将近二十万亩土地,平均亩产在二百斤左右,每个人留三成左右的口粮,就能提供七千万斤以上的商品粮,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既然是办农场,说到底还是要保证粮食的供应,农业这条腿必须要强壮起来,按照目前的产量计算,农场比起租佃模式高出了三成多,而且农场不会像那些地主一样,把收上来的地租全都藏了起来,而是要把粮食投向市场,变成商品,这样市场上供应的粮食就极大的增多了。

这也就是农场比起地主的优势所在,地主把自己放在了和农民对立的位置之上,因此他们必须囤积大量的余粮,养活打手,靠着强力保持自己的地位,手中能出售的粮食其实很有限,他们更喜欢把粮食存在粮仓之中,堆积成小山包一样,他们才能放心,更有甚者连银子都埋在了地下,舍不得拿出了。

“铁龛先生,我也询问了啊,今年的气候并不算好,有过一段时间的干旱,结果农场靠着兴修水利,熬过了困难的时期,而地主他们不管农业生产,佃农没有这个能力,结果普遍遭了旱灾,减产不少,双方的差距就被拉开了!”

“实实在在的例子摆在面前,二者高下立判,我看明年还会有大量的佃农会抛弃地主,转投到农场模式之下,咱们要做好引导工作才行!”

王永江原本还需要三五年才能显出成效,结果一年之内就有了结果。不由他不感叹先进生产模式的强大之处。特别是今年佃农遭受旱灾,明年肯定有人过不下去,大量濒临破产的农民肯定会盼着组建农场,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奉天政府期盼看到的一个结果。

“铁龛先生,看到眼前的情况,我不由得想起了北宋王安石的青苗钱啊!”

王永江精研历代的得失,对于青苗法自然不陌生,因此说道:“青苗钱本来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给老百姓救急。让他们避免的破产的一项德政,王安石最初在地方上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结果他执掌大权之后,就急于在全国推动,结果弄得怨声载道,本来针对农民的一项贷款。最后甚至市民都要被强行摊派,荒谬到了极点。”

说到这里。王永江笑道:“拙言这个时候提到了王安石。必定有深意啊!”

“算不上什么深意,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东三省推行农场有成果,如果放到关内,只怕早就天下大乱,而且就算东三省。内部也不完全一样。要想让一项政策真正惠民,落到实处,第一要研究各地的特点,对症下药。第二就要有合适的执行人员。就拿王安石变法来说,依靠一个衰朽的官僚体系,还有几个急功近利的投机分子,不论是推行任何法令,都会变成害民之法。”

“没错,一帮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啊!拙言的意思是要选拔合适的官员了?”

“有这个想法,办农场必须要有一大批的合适人才才行,不然我担心在大面积推广的时候,还会出问题!”

王永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就是张廷兰的厉害之处,在别人没有办法的时候,他能找到办法,在大家都欢欣鼓舞的时候,他又能及时的提出示警,什么事情都比大家超前了一步,这就是所谓的远见卓识。

“铁龛先生,我也知道奉天普遍缺少合适的基层官员,因此我建议从现有的农场抽调,对有管理经验,头脑灵活的农民给予一定培训,然后进行特别考试,如果通过之后,他们就进入公务人员的体系,和其他官员一样考评升迁!”

张廷兰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关键的选官问题,王永江也不由得不仔细思考,从民国以来,已经仿效列强,推行了文官考试制度,目前官场上主要是两大股力量,一个是通过考试进入官场的新人,这部分人普遍知识水平很高,甚至有国外留学经历。第二股势力就是前清留下的旧官吏,满清虽然亡国了,但是这伙人不但没有下岗,反倒活得更舒服了。

旧官僚自身问题多多,就不用细说了,而通过考试进来的一批新人,他们也经不起推敲,其实这也是民国时代的一个悲哀,老派人物不行,新派人物也是一样。

由于教育不够普及,能够读书的人,家庭多半十分富有,而且他们的圈子比较小,彼此之间盘根错节,这帮人做什么事情,都站在自己阶层的立场上,只顾着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也就是新旧官僚一丘之貉的原因。

张廷兰现在提出了从农场选官,换句话说就是让有农民背景的官员,大量进入官场,增添新鲜血液,这些农民出身的官员,就会站在最广大的农民立场上说话,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格局。

王永江何等的精明,顿时就看透了张廷兰的心思,他想了想,然后问道:“拙言,这些农民能胜任官员的职责么?他们的文化水平恐怕不行啊!”

“文化和能力并不完全对等,有些人没读多少书,却有雄才大略,就比如咱们的大帅,相反有些人读书越多,反倒脑筋越差了,根本不懂人情世故,没有任何的办事能力。另外我觉得可以利用别的办法弥补,比如从现在开始,就在各个农场,乃至全奉天,推动扫盲行动,大家都读书识字!”

张廷兰在军队之中已经推行了扫盲行动,让士兵们读书识字,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把这个行动扩展到整个东三省,也迫在眉睫。

张廷兰在后世的时候也关注过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工业快速起步的时候,都有一项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识字率要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文盲不足三成,这也就是进入工业时代,最低的人口素质要求。

显然整个东三省,连三成识字的人都没有,要是指着教育的慢慢发展,那就太慢了,大规模的扫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王永江仔细思量着张廷兰的话,他很清楚,大规模的扫盲,其实是在改变社会个格局,产生的影响无与伦比。在古代就有传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这就诠释了知识的重要性。

中国历朝历代,受限于经济水平,读书识字的权力落在了少数人手中,这些人把握了官僚体系,掌握了话语权,成了社会的上层,整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呈现了两极分化的格局,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而且少数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反而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成为了蛀虫。

而一旦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推开,知识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底层民众也能接触到了知识,他们或许条件不如那些富裕的人好,但是胜在数量众多,一样会把原来的社会上层彻底打破。

“拙言,不论是扫盲,还是在农民之中选官,都是影响巨大的事情,必然会招来各方的强烈反弹,恐怕反对声音绝对不会小!”

“那也不能姑息养奸,要想让东三省发展起来,提高民众的素质势在必行,谁也不能阻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王永江苦笑一声:“拙言,杀气还是这么重啊,暂时咱们手上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必须让那些读书人给咱们办事,要是按照你这么干,就等于直接宣战,反倒不好了。所以我看这种事情可以先做不说,奉天也在不断的加大教育投资,把整个工作铺开,等到觉察出来,咱们已经水到渠成了!”

“铁龛先生,反正怎么谋划是您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十年之内,咱们必须把文盲率降到一半以下,不然工业没法发展,总不能让一帮目不识丁的人去控制机器吧!”

“嗯,我会想办法,把具体的章程制定出来,你也不能躲清闲,也要帮着我出谋划策啊!”

和王永江商量妥当之后,张廷兰就回到了住处,已经到了晚上,在旁边的小院,就是周芯瑶的住处,屋中灯火摇摇,显然周芯瑶还没有休息,小姑娘跟着自己跑了几天,也十分辛苦了。

张廷兰悄悄的找来了一个木盆,填好了热水,又找到了几片艾叶放了进去,来到了周芯瑶的屋门外。这时候周芯瑶的房门突然也打开了,只见她也捧着一个木盆,冒着袅袅的热气,两个人差点撞在了一起,周芯瑶一惊之下,几乎把水盆扔在了地上。

“别喊,你总不想大家都看到咱们这样吧!”张廷兰两只手都端着水盆,只能低声提醒她。

周芯瑶勉强稳了稳心神,秀眉紧皱:“拙言,你这是干嘛啊,吓我一跳!”

张廷兰却忍不住了笑意:“周医生,你这是要干嘛啊?”

“我……”周芯瑶也突然明白了,原来两个人想到一块去了,小脸蛋霎时间变得通红通红的,把头低了下来,满心的羞涩,还带着一丝甜蜜,说不清道不明的。

“快别愣着了,赶快到屋里去吧,不然水就凉了!”(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天空中一朵云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我在大唐是传奇 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