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226章 太子太保

第226章 太子太保(1 / 1)

张洪庭六十二岁,文朝名望最高的大儒之一,十年前,出任太子府太子少保,正二品。

十年前,当时的文朝在杨盛文这个右相的掌控下,出现短时间的兴旺之态。而张洪庭与杨盛文在儒学上本身就有不同见解,彼此争辩过几回。虽说仅仅局限在对圣人之言的理解、诠释上,但也是一个根本原则的分歧。

儒学发展到文朝以来,也逐渐走到一个高峰。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如此,任何事物发展到高峰,就会停滞不前,随之而来的,就是失去生气的固化。

如何破开面对的僵局、打破这样的固化,便是儒家学派各人的谋求之所。谁能够迈开这一步,那就将成为新的标杆和领军,名垂千古。就如同汉代的朱熹,对圣典注解,做出四书来,他便在千百年中有一席之地。

儒家的立言立身立德,对于每一个大儒而言,都是日思夜想的要事,甚至于终身追求的至高目标。

也因此,张洪庭与杨盛文两人在对于儒学的理解上,有着不同的立场,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在大家看来,这种分歧,是根本的分歧。甚至于比右丞相府与朱子善的左丞相府之间的对抗,都要更不可调和。

在朝堂,杨盛文与张洪庭之间的政见,并没有过多冲突,没有为决策的事情争辩过,那是因为到他们这样的高阶层,已经没必要用言辞来表达什么。

五年前,杨盛文被贬斥去荆蛮楚地,张洪庭没有为这事所动,平时该做什么依旧如故。张洪庭除了给太子这边做一些事,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讲学上。

想要在士林立言、立德,那不是短期可做到的,张洪庭可说几十年孜孜不倦地做这样的事情。而杨盛文在朝堂却是将精力完全投入在朝堂的工作事务,对于身边的儒林学士、后进末学,往往在空闲时,偶尔指点两句、或点评一两句。

但在文朝儒学中,杨盛文的名望并不比张洪庭稍差,俨然地两人形成了两个派别。

张洪庭目前在京都帝位确实高,那时因为他在儒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在朝政上的事务,张洪庭却是受到不小的挫折。之所以受挫折,也是因为他官居太子少保,而太子如今不过处在苟延残喘的状况,整个太子府的实力、影响力,在朝堂差不多消弭干净。

正常情况下,太子府原本该有一套如同简化了的朝堂:三公六部对应与朝堂的行政体系,这样是对太子以后接掌大统的准备工作和实习,免得今后帝皇仙去,太子接位,不知如何运转朝堂,受到朝臣的操控,权力旁落,甚至被替代。太子在太子府,先熟悉朝堂的运作,有了实习的机会,才使得大统传接不辍。

可五年来,太子病危,文昭帝对此不闻不问,太子府因为太子不能坚持工作,使得本该有的权限,逐渐减掉、删没。

张洪庭作为太子太保,在朝堂上为此抗争过,但对权力的削减,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为减轻病重太子刘静的压力,出于好心、善意。等到一定程度,太子府的人察觉到权力严重削减,再提出抗议,已经无力补救。

太子府的影响力也随着刘静病体拖延,大家对太子府再也没有那种自发的尊重和敬畏,又有谁肯真正帮张洪庭?

哪怕张洪庭在儒林中的威望高,可在太子府的问题上,依旧没有作为。张洪庭精研儒学,成就很高,智商自然没问题,不过是他平素没有将精力放在政务上而已。

看明白太子府的趋势,但张洪庭也不会因此就脱离太子府,他的职位依旧,也不可能离开太子府。

朝堂上的事情,只要打上印记,一般而言,都难以改变立场,投入到其他阵营。对此,张洪庭也明白,这个事关他的声望、名誉,即使太子刘静病亡,对他的职位和地位,影响都不会大。

五天前,礼部右侍郎裴清康主动找了张洪庭,两人虽说是喝茶而已,然后谈儒学。但张洪庭自然听得出来,裴清康找他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张洪庭给出一个口头承诺,甚至只要一个暗示,就是对方找他的意图。

从裴清康的语气推测,或许有人要对太子府动手,要他别插手这个事情。哪怕他装病几天,错过这个时间都好。

裴清康背后的人是谁,张洪庭没有问起,甚至都不去琢磨。既然对方让裴清康找过来,说明一点,这些人还是在乎他的,也说明他在朝堂里有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张洪庭这几天也在烦恼,到底要不要退这一步?

这样的苦恼,对张洪庭而言其实没多少实质性的厉害关系,不过,他还是挂念了杨盛文在右丞相府的日子。即使与杨盛文之间在儒学礼节上,有根本性分歧,但彼此之间却不会在这些事情上,逼着对方进行选择。

张洪庭即使告老、或轻一段时间假,病休几个月,甚至到京都外去讲学一番,都可躲过这样的朝堂变局,但变局之后,自己的职位或许会有所提升,由之前的正二品,升为从一品或直接跳到正一品,都是可能的。

然而,自己心里会平静吗?以后,面对听自己讲学的儒士,还能够坦荡荡地侃侃而谈吗?以后见到杨盛文,还敢大声地与对方辩驳吗?

张洪庭地位有这么高,对于自己是继续在岗位上,还是致仕回家、留在京都,不会对他有多少影响。主要是作为儒学派别的领军人物,自身的追求与所有作为,都该有一个连贯的、心里认同的选择。

与礼部右侍郎裴清康平时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在儒学上,也有不少共同话题,虽说裴清康算不得自己的助手,但至少不在杨盛文那一方。也因此,裴清康才干在自己面前,探口气,探态度。

而自己,又能有什么态度?张洪庭知道杨盛文即便离开了京都,可他在京都以及儒林中的影响力,依旧还在。对于太子和太子府,杨盛文有什么样的态度?

最新小说: 开局穿越成王爷 大秦金榜现世,祖龙偷听了我心声 盛宠医妃倾天下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三国:开局我就拥兵百万 贞观逍遥王 重生后男二不香了 流浪公主混江湖 一只王爷爬墙来 三国之小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