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林家今年最令人瞩目、最赚钱的生意,依然是风花雪的花魁之争;最让人念念不忘、不惜重金的生意,依然是饕餮海的盛宴;但要说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最能稳固林家的生意,非粮食生意莫属。
香雪海是林家的招牌,日进斗金,风光无限;但粮食,却会成为林家坐拥泼天富贵的奠基石,让林家一步一步,变得不可撼动。
云弈谦逊地向各位老掌柜施礼,然后内堂之中,条理清晰地向在座的林谦、林若、林祁和黎焰讲述这些时间来林家粮铺的情况。
“七月初六,少小姐携汴安粮枭开具的粮票,前往京兆府,经京兆府中账房先生核算,共计一千七百五十四万石,按照朝廷所定的十五两每石的收价,总计折合白银二亿六千三百一十万两。但鉴于粮枭趁国难之际提升粮价,所以兑付不出的粮票,每石按照二十八两六钱来抵偿,所以当计为白银五亿零一百六十四万四千两。到今日为止,共收到新米三百五十七石,陈米一百十二石,陈米按新米价六成五抵价,共计兑现粮票约四百三十五石。”
当林祁为这个庞大的数字震惊的时候,林若却挑了挑眉,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竟还不足个零头?”
云弈一愣,笑道:“少小姐,这已经是粮枭能够调到的粮食的极限了。汴安周围所有的新米都被粮枭收购,每石价格比往年高了三两,农人们都十分欢颜。还有不少粮枭,从江浙一带收粮,但数额有限。”
黎焰开口道:“江浙的粮商也不傻,肯定一早就听到了风声,坐地起价呢!”
“黎少爷说的不错,正是如此。”
如若不然,还是能多调一些米粮的。毕竟江南富庶,鱼米之乡,两年三熟,仓廪殷实。可惜赶上了上虞水灾,除开留出江南百姓当年的米粮,被各地官府征调了不少,剩下大半又是早已签了契的买卖,能够坐地起价的,大多都是江南一带的粮枭大户,精明着呢!
林若继续问道:“那以资抵债呢?”
“京畿的公田都已归到少小姐名下,至于江南、河东、河北、山南、淮南、陇右的公田归属,应大人已经派人发函通知,我也一并详细写在信中,送交给罗掌柜手中。所有抵债的公田,共计约两亿零五百九十二万余两,充抵七百二十万石粮票。余下的一千三百八十四石,以没收粮枭的家资、地契等抵偿,如今还欠五百九十九万石未曾兑现。”
还剩下一个零头,但却也是个不小的零头。
对于这个结果,林若还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