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之间,春秋数度,一晃三年时间过去。
上党太守王扶,励精图治上党数年,政绩卓著,上党郡内国泰民丰,赋税年年大成。王扶治民贤能名声,传于中原,闻于长安。朝廷正直大臣,多有保奏王扶升任州刺史之位。只是先皇帝昏庸,亲近小人,朝中由大将军张莽掌权,王扶素来清正,未有结交依附张莽之党,张莽便按下此事不提。
王扶在上党,政事闲暇之余,便亲自教导儿女。其中三年以来一直在培养其侄王腾,厚出资材供养其学习武艺。晚间王腾回到府中之时,又亲自教授其学问,为王腾选定儒家经典诸子之书,让其读之,亲自为其讲解其中含义。
王腾本来在渔阳郡塞上村曾受村儒启蒙,粗略能认识得文字,又经王扶三年教导,学问有所长进。王腾读诗,书,春秋左传等,皆能上口成诵。
大统五年岁终,王腾已经在上党学武三年整,教师关显说已经教授完自身所有武艺,王腾与习甲武艺已经初见大成,请王扶与习威检验试看之。
王扶闻知甚喜,便约定来年春节期间,待正月初九例行检阅郡中兵马,军中勇士皆齐聚长子城之时,设比武大会,以观王腾习甲二人武艺。
三年过去,王腾已经十七岁,初见长成。因三年来膳食丰盛,又勤加习武,身高达八尺余,浓眉大眼,目光有神,体貌魁梧挺拔,膀大腰圆,双臂果然有千钧之力。
习甲十八岁,身高八尺,体貌亦不凡,也是一十分英武少年,然比起王腾,威武还是逊色两筹。
来年正月初九,王扶在校场检阅郡中军马,军曹从事习威奉命主持操演人马。
只见人马矫健,兵甲鲜明,郡中三千兵马齐聚长子城校场,布成阵形,依次列队上阵操演,步伐齐整,进退有读,果然是大汉精兵。
场外百姓人民观者如堵,约有上万人。太守亲自检阅兵马,此等盛事,一年也没有几回。
从早至午,王扶检阅郡中兵马操演完毕,一一抚慰将士官军。便又令王腾与习甲二人上场,教师关显在台后站立。
太守命军曹从事传令三军道:“今有太守之侄王腾与军曹从事之子习甲,武艺学成,欲要一试锋芒。军中勇士有敢与二位较量切磋者,尽可上台比试,太守亲自裁判。如拳脚刀枪骑射中只需一项能胜二人者,太守便重重有赏。”
此令一出,军中哗然,都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要上场与二人比试,但是你推我拥,又迟迟不肯上前。
原来王腾、习甲二人习武三年之事,上党郡军中皆知晓。二人长成,如此英武,官民百姓见之皆惊奇赞叹,二人少年武勇之名已经名扬上党。尤其是王腾,能开500
斤强弓,郡中人民,皆以为王腾乃罕见勇武之材,今得太守亲自栽培,武艺学成,只怕上党一郡中还未有能超过王腾者。
郡中军士当然知晓二人之名,然都只是听说二人勇武,并未见其真实。闻知太守下令说只需一项能胜二人者,便可有重赏。于是都纷纷议论道:“纵然不能全胜,一项能胜之未免不可”。便鼓动军中善于拳脚刀枪骑射之人,上场与二人比试。
于是军中有五人上场,此五人,都是军中校尉、百夫长等军官。要么精通拳脚擒拿之法、要么精通刀枪骑射之术,皆是上党郡军中翘楚。
习威便欲要令其子习甲先上阵比试。
关显见之便对习威劝道:“以在下之见,将军公子虽然勇武不凡,然此五人,亦是上党军中精通武艺之辈。公子年纪尚轻,战阵经验不足,恐不能尽敌之,不如先遣王腾上场。”
习威道:“无妨,此正是验证吾儿本领之时,如不能胜之,再用王腾可也。“于是传令习甲先上阵。
习甲上到台上,抱拳对台边五人道:“不才后辈习甲,领教各位军爷!哪位先来赐教?”
五人中有一人叫段成,善于使用枪刀,步战枪法精熟,于是先上前对习甲抱拳道:“闻知公子枪法精妙,段某愿意领教。”
旁边军士连忙递过长枪两支,王扶有令:“且去枪头,当点到为止。胜者赏钱三千文。”
于是二人接过长枪,摆开阵势,便在台上步战厮杀。
段成时年三十余岁,气力正在巅峰,又颇有阵仗经验,枪法在上党也属于顶尖。手中一杆枪舞动之时,呼呼生风,果然是枪法纯熟。大战习甲三十余合,令习甲只有招架之势。
关显在旁看之良久,见段成虽然枪法纯熟,然气力等却逊色于习甲一筹,习甲虽然落于下风,然只需再战数十合,待段成气力不接之时,习甲便可取胜。于是便对习甲喊道:“兵法云:攻敌于气衰之时。便可取胜。”
习甲经验不足,见段成咄咄逼人,陡然间杀得自己落于下风。心中正在焦躁,一时无计扭转不利,闻得其师喊话,便沉着应战,以守为攻。又与段成战三十合,段成果然气力不接,习甲便趁势攻之,十余合之后,段成不能招架,便跳出圈外,气虚喘喘对习甲抱拳为礼道:“公子果然枪法不凡!段某心服。”
第一局习甲取胜,王扶下令,赏钱三千文与习甲。
习威见之,甚为得意,便又摇动令旗,命第二局开始。
五人中有一人叫桑宴,三十岁左右,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善于徒手相搏擒拿相扑之术。见第一局习甲取胜,便跳上台对习甲抱拳行礼道:“吾乃步军校尉桑宴,愿与公子相博角力!”
关显见之便对
习威说道:“少公子刚才战过一场,今恐不能相敌此人。”
习威正在犹豫,习甲却不甘知难而退,于是便抱拳对桑宴道:“幸会!承蒙赐教。请!”
桑宴笑道:“公子刚比过一场,气力有所消耗。如此时与公子比试,在下恐胜之不武。不如且歇息片刻,让王太守侄儿上场,如何?”
习甲年轻意气正盛,哪里肯亲言退缩,虽然见桑宴十分孔武有力,但仍要强撑面子。于是便道:“些许消耗,无妨也,桑校尉尽可前来交手。”
桑宴道:“以在下之见,公子虽然武艺高强,然若论相博角力之事,上党还未有人能胜过吾者。公子欲要与在下比试角力,此为不智之举,不如知难而退罢。恐公子输了,心中不快。”
习甲道:“吾即便不能赢桑校尉,也不能知难而退。且休要再言,比试便知胜负。”
原来习甲练过数年拳脚,徒手相博角力也甚知晓。见桑宴虽然身形威猛,料想其必然呆笨,反应不够灵活,自己便可趁机以四两拔千斤胜之。
然而桑宴果真还是有两下子,年长习甲十岁,实战经验也远胜过习甲。其体格虽然长大威猛,然身法却并不呆笨,兼而十分有力,与习甲交手三个回合,便以一招伏虎擒龙之势将习甲扳倒在地。
习甲已经落地,此局桑宴取胜,习甲见此,只好服输而退。王扶令赏钱三千文与桑宴。
桑宴领了赏钱,却不退下,抱拳对习威请道:“末将还当请战王太守侄儿王腾,愿一比高下!”
王腾立在台旁帐边,正在听候命令。王扶在台上听见桑宴之言,便令王腾道:“既然桑校尉如此看重你,你便可与桑校尉比试角力。”
王腾领诺而出,径直来到台上,与桑宴抱拳行礼道:“后辈王腾,承蒙桑校尉见教。多有得罪。”
王扶又传令道:“胜者赏钱五千文!”
桑宴定眼观看王腾,只见其身材魁梧,气势不凡,虽然略显稚嫩,但壮士猛将之资,尽然显现。桑宴自持气力,心中也不畏惧,便抱拳回礼道:“甚好!吾来世上近三十年,在上党还未见过此等雄壮人物!今既然太守有令,赏钱五千文,公子虽然是太守侄儿,然吾却并不会相让。”
王腾抱拳道:“比试当然是不可想让,后辈亦当全力奉陪。”
习威手中令旗摇动,传令第三局开始。
于是场中二人,皆奋起平生气力,徒手相博,先交手十余招,二人不分胜负,平分秋色。
场下观者见之,皆齐声喝彩。
王扶见二人果然有一拼,于是传令军士擂鼓助阵。
桑宴与王腾交手十余合,不能占得便宜,心中惊讶,寻思王腾果然有勇力。于是便准备以相扑绝技胜之。
桑
宴擅长擒拿相扑之术,在上党军中无人能胜。即便是力大威猛之人,若被其近身锁住擒拿,十有八九都会被扳倒在地。桑宴曾借助此等绝技,一次徒手击败擒拿盗贼十余人。
王腾气力已经足够,只是战阵经验欠缺。其实若论气力,王腾当胜过桑宴一筹,刚才十余合之所以战成平手,还在于王腾实战经验不如桑宴老练。今交手十余合,王腾大略知道桑宴实力,已经有把握胜之。
于是屏息凝视,全身运力,准备迎战桑宴前来角力相扑。
只见桑宴运足气力,圆睁双眼,大喝一声,一跃而起,向王腾直扑而来,双臂舒展,形成锁喉擒拿之势,两手只取王腾咽喉之处。
这一招叫做猛虎擒羊,十分威猛,加之桑宴又是力大如牛之人,这一扑非同小可,若是寻常之人,两三人也得被扑倒在地。
王腾见桑宴来势凌厉,若被他双手锁住,势必被擒拿。说那迟那时快,王腾见桑宴即将扑来之时,猛然一个侧身躲过,顺势抓住桑宴手臂,借力向前一送,桑宴扑空,却又被王腾借力抛掷出去,立脚不住,跌出一丈之远。
桑宴虽然跌出,然到底是相扑高手,在即将着地之时,以足点地一个鹞子翻身又从地上站起。回视王腾,见其气定神闲,仍伫立原地不动。
桑宴见扑空,不禁暗自吃惊。于是又运足气力,使出擒拿绝招向王腾袭来,欲要将王腾擒拿制服。
王腾站定原地,不动如山,见桑宴又近身袭来,于是出手还击,以双臂硬接住桑宴双臂。
桑宴两手如铁臂,王腾两臂托千钧,二人两臂相托,相持比试角力。
桑宴虽然力气甚大,又比王腾经验丰富,然终究臂力逊色王腾一筹。两人相持良久,桑宴已经使出浑身气力,额头上汗珠渗出,而王腾尚还能支持。
又相持片刻,桑宴气力衰竭,直觉头昏眼花,王腾也已经呼吸加促,额头微微冒汗。
二人角力有一盏茶功夫,桑宴不能支持,气力用尽,被王腾击败,倒在地上,气喘如牛。
王扶在台上见之甚喜,对左右道:“果然是天生神力!”便传令第三局结束,且令二人稍作歇息。
桑宴躺在地上良久方恢复,便从地上站起,对王腾拱手道:“公子之天生神力,名不虚传。并州吾尚不知,天下吾也尚不知,但上党一郡中,吾足以断言,无有人能胜过公子。公子勇力当为上党郡第一人!吾今日虽然输掉,犹然以为荣也。”于是行礼告退。
王扶又传令道:“二勇士比试角力,甚为罕见,皆有赏赐。”于是也赏桑宴钱一千文。
王腾力挫上党力士桑宴,三军皆惊。议论道:“桑校尉如此勇力,都不能胜王腾,何况我等哉?”皆不
敢再上前较量。
那上阵五人中,桑宴已经败下,段成不能敌习甲,更别说王腾了。剩下三人,一人名叫做李奋,善于骑射,为上党郡弓弩手校尉。一人唤作池清,善于马上使锤,一人唤作杨于龙,善在马上使刀,都是上党郡马军校尉,武艺不凡。这三人心中都寻思,王腾虽然力大,然马上功夫未必能赢得自己。于是便仍上前请比试马上武艺。
王扶见之,便传令将校场场地腾开,令人牵战马来,并设下箭靶,传令第四局开始,命王腾与李奋比试马上骑射。
二人各上马,引弓搭箭,在校场上驰骋数番,习威便招动红旗,李奋随即在马上引弓射箭,连射三箭,二支中靶,一支略微偏差,紧擦箭靶边缘飞去。
不过能有此等射技,在上党军中也足以是佼佼者了。
王腾策马驰骋,在马上也开弓射之,连发三箭,三箭全都中靶,一箭还正中靶中红心。
众军见之大惊道:“如此射技,非数年不能练成也。”
王扶见之,甚为满意。便裁判此局王腾胜出。李奋也不得不服输,下场而去,王腾抱拳承让。
池清和杨于龙随即翻身上马,各绰兵器,驰至场中,抱拳对王腾道:“公子箭法果然令人惊叹!敢问还敢与吾等比试马上刀枪否?”
王腾勒马回礼道:“既然二位军爷有命,王腾岂敢不奉陪!”
杨于龙便道:“容在下先一会王腾!”于是绰刀策马,立而待之。
王扶见状,见真刀明枪相战,恐有差池。于是下令二人将枪刀换做棍,各穿衣甲头盔护身,再上场比试。
二人遵照命令,换了衣甲,各执棍在手,策马场中,互相行礼完毕,然后纵马展开厮杀。
杨于龙也有些马上功夫,骑术甚精,在上党军中可谓出类拔萃之战将,然终究只是二三流实力。须知王腾可是天下一等一的猛将,此时虽然只有十七岁,经验缺乏,武艺尚未大成,但也胜过杨玉龙不少。
二人在马上交手十余合,杨于龙便已经知道王腾非其所能胜之。心中寻思,若再战数合,自己当败,不如知难而退,见好就收。于是卖个破绽跳出圈外,服输退下。
王腾已经连胜三人,池清见之,虽然惊讶,但心中仍不惧怕。心想自己善于在马上使用铜锤,非枪刀棍棒之将可以相比也。于是先策马驰至台前,下马对王扶、习威等奏道:“末将愿与王腾较量马上功夫。请太守与军曹大人允许末将用自己本部兵器。如王腾能赢得,末将便自当倾心拜服。”
王扶心中沉吟,恐王腾战阵经验不足,不敢让其使用真刀真枪比试。
习威也心中犹豫,一时未有回答
池清便奏道:“末将自当有分寸,当点到为止。
”
习威便对王扶道:“战场之上,皆用真刀真枪,此便可一试之。太守可传令二人,以切磋为主,当心为上,勿要相互杀伤,当无妨也。”
王扶便道:“既然如此,你二人可使用各自善用兵器上马比试之。只是万万不能杀伤。”
二人领命,池清便举锤上马,王腾平日里多练枪,便也取一支一丈长短亮银枪在手,各自穿戴头盔衣甲。驰聘场中,准备厮杀。
王腾枪法已经大致精熟,在马上使用甚为得心应手,只是感觉枪还是不太趁手。池清甚有臂力,铜锤重达四十余斤,其在马上能收放自如。
使锤之将,无非是借助马力和自身臂力,加之锤的重击之力,以威猛迅速败敌取胜。攻势虽然凌厉,但缺乏灵活,防守也逊色许多。
池清寻思不可杀伤,便只是在马上虚作阵势,若见王腾不能抵挡,露出破绽,便可以此判定可以胜王腾。
然而池清在马上连发三锤,虽然并不对准王腾击出,然而其锤尚在半空,便被王腾跃马躲过,铜锤并不能近王腾之身。
池清正在吃惊,准备来一真招,看王腾能否躲过。正欲策马使锤之时,王腾已经拔马杀到,枪如雨点,只在池清眼前晃动,池清不禁眼花缭乱,慌忙要使锤格挡之时,王腾已经一枪刺中其头盔,挑落于半空之中,落于地下。
池清不禁大惊。
须知若是战场之中,池清此时已经被刺落马下。只是比试切磋武艺,当点到为止。王腾本来可刺中池清,但只挑落其头盔,胜负便已见分晓了。
校场外军士百姓见之,都齐声欢呼。
池清见状,便弃铜锤于地,抱拳对王腾表示认输。道:“公子武艺,不当为上党郡军中第一,恐并州也难有与公子相匹敌者。池某佩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