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超级恶霸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子之怒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子之怒(1 / 1)

大宋危矣,绝非危言耸听。

王即看张纯孝说到这里了,于是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他不紧不慢地说道:“自陈桥驿之变以后,黄袍加身的魔咒就笼罩在每一位皇帝的头顶。宁可签下澶渊之盟,宁可给辽国,西夏岁币,也不愿意振兴禁军,不愿意让武将掌权。谁掌握军权,谁就离死亡不远了。大宋战神狄青,幸亏是遇见了千古第一仁慈的仁宗皇帝,如果换成现在的官家,搞不好早就满门抄斩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郁郁而终。在我朝,武将郁郁而终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归宿了。汉王,如果,不是汉王自己掏钱打造的汉军,那么在京城的时候,汉王的脑袋早就落地了。”

说到这里,王即压低声音说道:“据传说,官家给康王了一道秘旨,只要是接触太原府之危,驱赶金军之后,就会秘密处死汉王。”

“啊!秘密处死汉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张纯孝的消息闭塞,不太了解京城的变动,整个人都被这个消息雷倒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擅杀汉王,等于是挖了大宋的基石,金军再次南下的时候,大宋必亡。

“因为,你们抗旨不尊,在官家看来,这些都是受汉王的鼓动。朝廷的旨意不如汉王的影响力大,这是朝廷最大的禁忌,朝廷怎么会容忍汉王存在呢?”王即这番话,其实都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像官家给康王秘旨的事情,连汉王都不清楚,他怎么会知道呢?

“保家卫国,反而成了朝廷最为忌惮的地方,难道大家都打开城门迎接金军进城,才叫忠君爱国么?”

张纯孝的满腔热血终于被王即点燃,他拍着桌子说道:“天下不是赵家人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如果官家这样昏聩的话,大宋必亡。”

王即这只老狐狸,始终把握着节奏,深深地影响着张纯孝,他笑着说道:“金国使者开出来和平条约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汉王的脑袋。只有汉王的脑袋送到金国,那么金国才会放弃南下入侵中原,双方才会以大河为界,以北属于金国,以南属于我朝。”

“什么,以大河为界,那岂不是又把太原府划给金国了?”听到这里,张纯孝的火一下子就上看来了,他气呼呼地说道:“我等浴血奋战,换来的就是朝廷这般丧权辱国。仅仅是因为忌惮汉王掌握军权,就签下如此自掘坟墓的协议。汉王死,大宋必亡。”

“是呀,汉王死,大宋必亡。”王即老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只有生生不息的民族魂,没有不败落的王朝。王朝更替是千古不变的规律,谁也阻挡不了。汉王要么认命,用自己的脑袋来换取所谓的和平。要么就黄袍加身,来换取最终抗金胜利,将金人驱逐。”

“黄袍加身?”

真的是图穷匕见,说到黄袍加身,那么两人之间的谈话才算是真的步入正题。张纯孝算是明白了,外界传闻王家投靠汉王是真的,看样子汉王是做好了当乱臣贼子的准备,可是自己呢,真的要投靠么?

王即摇摇头说道:“汉王不会的,他不会谋朝篡位的。可是黄袍加身这种事情,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水到渠成。现在对于汉王来说,最大的阻碍就是所谓的正统。如果,那一天赵家不再是正统了,那么汉王登基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您的意思是,展开论战,在报纸上引导舆论导向?”

“是这个意思。”王即也不打算兜圈子,他不紧不慢地说道:“人心是什么,人心还不是文人们刻意引导出来的。所谓的正统,也不过是文人们搞出来的把戏。太祖在陈桥驿之变中,黄袍加身,结果被文人们说成顺应天意,自然就成了正统。现在国家思变,危急存亡的时刻,赵家已经无力支撑下去,正统到底在那边,天道在那边,就看文人怎么说了。现在的文人大部分还是坚持赵家正统,但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是时候试一下水了。”

张纯孝明白了,老爷子的意思是让自己打头阵,可是一旦出头,就再无回首的可能性。

为了太原城,为了天下苍生,或者说为了自己,张纯孝最终还是答应老爷子,他最后说道:“文章,我可以写,只是报纸会发表么,最终舆论导向真的会动摇赵家的正统地位么?”

“会,一定会的。只要是你的文章一出,那么柴家就会浮出水面,当年陈桥驿之变的真相也就会大白于天下。让大家明白,所谓的正统,也只不过是被人为捧出来的。没有黄袍加身,那么天下就是柴家的,哪来什么赵家正统的说法。”

老爷子王即说道:“你来写,老夫负责见报,至于其他的事情,那就交给上天来安排吧!这样做,是为了天下苍生,是为了黎民百姓。史书上会有光辉的一笔,会因为你的这篇文章,来真正的告诉百姓,什么才是正统。”

写文章,是文人的拿手好戏,这难不住张纯孝,最终这个家伙还是写出来了这篇关于国本之争的文章,在大宋境内掀起轩然大波。

《太原府,抗旨后的抗金》文章的标题很普通,也很真实,毕竟太原府的确是抗旨了。内容也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只是阐述太原府的抗金,阐述军民一心共同抵御外族入侵。这篇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文章,却像是一把尖刀插入了赵家的心脏。

满篇文章都是在描写抗战,可是天下文人解读的却是抗旨两个字。自古至今都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权在上,圣旨神圣不可侵犯,抗旨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可是太原府不仅抗旨了,而且还直接和金军死扛下去,压根就没有把圣旨当回事,也就是没有把赵家皇帝当回事。

抗旨没有换来任何处罚,这在文人的解读之中,并不是官家的宽宥,而是官家的圣旨没有影响力了,在地方官员的心中没有地位可言,这是很可怕的。

一旦抗旨都没事的时候,那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抗旨,每一个人都可以忤逆官家的意思。那官家岂不是无法掌控朝局,最终跌下神坛,再也不是正统,再也不是天下共主。

文章最怕就是过分的解读,偏偏一旦牵涉到皇权,注定会过分解读。首先第一批过分解读的文人是忠于宋徽宗赵佶的那群人,在他们看来,并不是赵家正统被质疑了,也不是皇家没有权威了,而是宋钦宗赵桓这个被赶鸭子上架当皇帝的家伙被质疑了。

当然,那些忠于太上皇的文人们还没有勇气把矛头直接指向官家,但是他们却把整个金军侵宋的过程捋了一遍,仿佛在暗示天下人,造成当前的局面,实际上是官家的威望不足,无法掌控朝局,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也注定了对宋钦宗赵桓是无形的伤害。

文官天下的大宋朝,向来是言者无罪,相比较而言是历朝历代最宽松的时代,我呢人们可以任意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基本上算是可以为所欲为。

论战终于拉开序幕,忠于皇帝的一派和太上皇的一派展开了论战,在报纸上你来我往,不断地升级。

攻讦,向来都是文官的专利,这些人能够把对手的祖宗八代挖的干干净净,即便是挖不出来也会编撰黑历史来攻讦对方。

从太原府知府张纯孝抗旨,拒绝把太原府交给金军这篇文章开始,率先发起攻讦的显然是太上皇派系,只不过这其中一大部分人在京城,所以不敢用真名,写文章也不敢发表在文官派系控制的报纸上,只能高价在功勋世家控制的报纸上发表。这样就给人一个错觉,是功勋世家忠于太上皇,不过好在这些功勋世家也不承认,也不反对,直接默许了这些行径。

《君威何在?》这篇文章非常具有代表性,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檄文,地方官员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而朝廷却贪生怕死,要把太原,中山,河间三府拱手送给金国。要知道这三座军事重镇是抵抗金军南下的桥头堡,一旦送给金国,等于是自断臂膀,是江山社稷陷于危难之中。更要命的是地方官员竟然拒绝执行圣旨,君威何在?表面上是维护官家的权威,实际上文人们都清楚,是否定当今圣上,暗讽圣上是扶不起的阿斗。

宋钦宗赵桓看到《君威何在?》这篇文章,鼻子都快气歪了,恼羞成怒的他就要下令查封报纸,顺便把写文章的人抓起来。

郑居中苦笑着说道:“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曹家的报刊上,一旦查封,预示着陛下您是向整个功勋世家宣战,要知道现在河东路战事如火如荼,一旦汉王发飙,局势就会迅速恶化。汉王公开宣布支持太上皇回归的话,恐怕天下大部分地方官员都会响应的,到时候陛下你该如何自处?”

“又是汉王,为什么总能够和这个乱臣贼子扯到一起呢?”一提到汉王,宋钦宗赵桓就不火中烧,他把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后气呼呼地说道:“总有一天,朕要将汉王碎尸万端,挫骨扬灰。”

小太监吓的浑身发抖,小心翼翼地把茶杯的碎片收拾干净。

郑居中暗自腹诽,汉王睡了皇后朱琏,也没有见官家能怎么收拾汉王,现在说大话有个屁用。但是他嘴上却说:“陛下息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务之急应该是反击,不能让太上皇回归的势头蔓延,一旦形成鼎沸之势,那对陛下您是大大的不利,毕竟汉王是忠于太上皇的。我们应该感激才对。”

“反击,好,我们反击,国丈,你组织人进行反击,要彻底把太上皇回归的势头遏制下去。”

官家是气昏了头,在古代讲究子不言父之过,况且是皇家呢?不管太上皇有千般不是,终究是官家的父亲,是绝对不能攻讦的,一旦攻讦,绝对是狗咬狗一嘴毛。打压的不是太上皇的威望,而是整个赵家的威望,皇家颜面会受损。

打压太上皇,郑居中是不遗余力的,反正打压的越厉害,皇家的威严损伤就越严重,等于是为汉王登基制造言论。既然决定做汉王的国丈,郑居中也没有什么好忌惮的,他就充当了攻讦太上皇的急先锋,可怜官家还以为国丈是为自己好。

郑居中的文笔一般,不过他的二弟郑之中文笔好,两兄弟一合计就写出来了一篇堪称万没的杰作,矛头直指宋徽宗赵佶。

《国之危,君何在》文章直接揭太上皇老底,在金军南下入侵的时候,身为皇帝的赵桓不说如何抗击金军,而是匆忙传位给太子赵桓,然后匆忙南下,完全不顾江山社稷的安危。这应该是说太上皇最大的污点,永远都洗不净,而且只能是越描越黑,这篇文章赢得了官家的赞赏,也给官家在文人士子之中赢得了很高的人气。

就这样两派你来我往,闹得不可开交。

这种攻讦,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完全是自杀式攻击,可是为了皇位,这对父子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下面有无数支持自己的文人在摇旗呐喊,不管怎么样,只要最终能够拿下皇位,才是硬道理,其他都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功勋世家居中反而显得无所事事,可总不能什么都不理会吧!四大家族的当家人一合计,觉得对于汉王来说,这种争斗越激烈越好,尤其是彻底把当今天子的面子扫地最有利于汉王,反正太上皇在江南短时间回不来

可是攻击从哪里下手呢?为了不打乱汉王的部署,最终四大家族还是决定先请示汉王,然后再做定夺,不愿意盲目出击。

果不其然,汉王的意思是大宋危矣,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把太上皇从江南弄回来,让这对父子真刀真枪地干一场,来决定皇位最终的归属。功勋世家可以把水搅浑,但是中心思想不能变,那就是必须让太上皇回归京城。

最新小说: 反派攻略之女配翻身 宋家四千金 凤惊天下:女帝芳华绝代 丑女变身:无心首席心尖宠 名媛春 霸气军长成神路 冰山王妃太难驯 泱泱大唐 欢喜田园:相公,快耕田 变革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