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口称佩服,但他脸上却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就连这说话的声音,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但欧阳曙却显得颇为大度,丝毫也没有被对方不算很光棍的态度激怒。他站起身来,拱拱手,道:小介没有其他的本事,就会两下拳脚,倒让贵使见笑了!贵使可还要切磋吗?
辽使知道这是挑衅,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宋人如此得理不饶人的。他很想大喝一声:来吧!但看见刘聪那轻松自如的样子,这两个字却是不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憋了良久,辽使嘴里终究还是只憋出一句:本使无暇和你们计较!再也顾不上小竹,头也不回地出门而去。他的那几名侍卫面面相觑,只好抬着那海东青,也跟了上去。
众人见欧阳曙主仆二人竟然将辽人逼走,看他们的眼神就不一样了,有敬佩的,有畏惧的,有为他们深深担忧的,也有漠不关心的。但不论如何,他们每个人都站起身来,出门而去。
平日里,每次小竹唱完,都是要收取一定的赏钱的,这一次由于前后有两批人捣乱,虽然最终将他们都弄走了,但小竹也没有演奏下去的心思,而听众们也没有冒险听下去的心情了。出了酒楼的大门,有几个人想起今日还没有给钱,心中竟然生出了一种得了便宜的感觉。
且说那掌柜的挨了辽使的一个巴掌,最初还不觉得,此时那一张老脸却高高地肿起来了,看上去十分的骇人。他来到欧阳曙面前,不住地作揖,却说不出话来。
欧阳曙笑了笑,道:掌柜的,不必感谢。这种事情既然我遇上,而且我有能力去管,自然要管的!
掌柜的点了点头,又迟疑了一下子。欧阳曙道:不必担心,辽国人只会盯上我,不会为难你的。你要是不放心,就打烊几天吧,这也算是无妄之灾了!
掌柜的正要继续点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向后望去。
欧阳曙笑道:你是在担心肖大家对吧?其实,我和她也算是熟人了,她若有事,我也难以坐视!坐到了御座之上,赵煦的脸色略略变好了一点,但那怒色终究是难以消除……
今日早朝,其他的事情,朕打算全部放在一边,倒是有两件事情,朕要于诸位爱卿细细商讨一番。这是一件喜事和一件怒事,这一喜一怒让朕这两天心情十分跌宕,感触良多。今日将之公布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共同体验一下这般感觉,也算是诸位爱卿和朕之间的一种同甘共苦,共同担当了!
众人都知道赵煦所怒的是什么事情,却不知道还有一件喜事,都是讶异得很。
至于这件怒事,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了,不知诸位以为,此事应当如何屈处啊?赵煦继续说道。
其实,如今这个朝班之上,并不缺少能臣,但大宋百年以来,诤臣出了不少,到了赵煦这一朝,随着不少元佑党人被流放,诤臣一个个都被踢出了朝廷,而朝中的冷场现象,就一逐渐增多起来。只要是话题稍微敏感一些,大多数人便会等着东班那几个排在最前面的人言,然后再顺着他们的意思说话。只是,东班前面的这几个人都是位高权重之辈,一个个说话岂能不万分小心?
就那眼前的这件事来说吧,端王赵佶乃是皇储的第一人选,如今出了这等事情,大家是继续力挺他,让赵煦原谅他一时行差踏错还是坚决摒弃他,将他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呢。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是极为难以选择的。所以,文德殿内又像以往很多次一样,静了下来。
赵煦对于群臣的沉默并不感觉奇怪。他已经很多次面临这样的场面了,对这种场面可说司空见惯。他略略顿了一下,又继续提醒似的说道:或许是卿等没有听清朕的话,那朕就再细说一遍。端王佶趁着面见太后的间隙,溜到隐蔽处调戏宫女,被朕和内侍押班童贯一起现了,端王佶自己也已经承认一切罪行。不过,端王佶毕竟是朕的手足兄弟,朕也不忍轻易加罪于他,所以就让诸位爱卿提朕分忧解难一番,朕今日就丢下一句话,朕这次给诸位爱卿全权,朕绝不亲自决定此事,诸位爱卿如何决定,朕便如何决定。
群臣暗暗称奇,赵煦对于他的同胞兄弟赵似尚且能狠得下心来处置,怎么遇上这个异母兄弟赵佶反而婆婆妈妈的呢。若是说赵煦对赵佶的亲近更胜于赵似,这可能性实在太小,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那么,是什么让赵煦态度如此暧昧呢,原因似乎只可能有一个:赵煦实在看好赵佶,甚至愿意将皇位传给他。这样一来,赵煦的态度也算是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了。顺着这个思路,一些端王派的大臣心头又开始热起来,而那些倒端王的大臣,又开始惶恐起来,就是那些中间派,也是紧张不已,双目都是左顾右盼,希望能从别人的眼中探听出一点什么讯息来。这时候大家心中若是稍微比别人多一点讯息,很可能就意味着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就在此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站出来了:臣吏部尚书黄履启奏陛下
这黄履乃是一位老臣,在朝中也算是元老了,只比安焘小了几岁。一直以来,他都是章惇的死党,也是章惇打击元佑党人的得力助手之一。只是,自从章惇罢相之后,他便沉寂了不少,不但在朝会上已经很少言了,就是到了私底下也是独来独往,绝少和他人有什么往来,低调得不像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大家本来以为章惇下台,黄履自然也是要随着倒台的,可没想到这一次许将拜相之后,赵煦却把他留下来的吏部尚书之位交给了黄履。若是众人有眼镜可戴的话,真不知道要打碎多少了。众人都不知道,其实章惇虽然下台了,但赵煦却并没有完全遗忘他,黄履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差了章惇一截,但他却是章惇的忠实追随者,赵煦对他高看一眼,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是赵煦这一次对黄履的高看,有些过分了,就连黄履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竟然还能登上吏部天官这样的高位,而且还特意给他加了一个资政殿大学士。
要知道,这资政殿大学士论起正式的排班次序来,只排在观文殿大学士之后,位列诸大学士的第二位,比起包黑子那个龙图阁大学士来,还要高上几个位次。换句话说,如果包拯起死回生,和黄履一起上朝的话,还要排在黄履之后几个位置。这对于黄履来说,如何不是一种巨大的荣幸?
因了这种荣幸,黄履遂觉天子待他真可谓仁至义尽,皇恩浩荡,越起了为赵煦效死之心。他年纪已经很大,自觉时日无多,自然要多做一点让天子舒心的事情来。老人家眼神不好,但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那领悟力却是一等一的强,听得赵煦这般一说,不正是替赵佶开脱的意思吗?他连忙就出来言了:臣以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行无亏,小错就有宽宥之余地。今陛下以仁孝宽厚治人,而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端王乃是陛下御弟,虽然偶有小的失节之处,但一想恭谨有礼,谦逊好学,倒也可嘉。臣为陛下计,不若反将那宫女赐予端王,也算是成就了一桩美事。这样不但能彰显圣天子的宽广胸襟,也可效当年唐太宗之于长孙无忌,督导赵王正心洗**,完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