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割了二十篓韭黄和蒜黄,几人就停了手。
谢萱拿出用宣纸裁的小本本,看着上面的记录说道:“醉霄楼、春风楼、云来酒楼、泰和楼四家各要八十斤……杏花村、裕兴酒楼、安康阁,各要一百斤。兴隆酒楼要六十斤!”
兴隆酒楼就是那个买赖六子菜的酒楼,后来酒楼掌柜还是找到谢家,让谢家给他们供货。
两家又没有什么大仇大怨,谢家当然不介意多一个客户。
谢平田和谢平安拿着一杆大秤,仔细给每一家分装菜量,谢青山给菜篓做标志,是哪一家的就用白灰画一个标记,林氏举着油灯在旁边照亮,好让谢平田看清秤上的准星。
又秤了各家酒楼要的豆芽豆苗,父子三个合力将三十余篓菜蔬装到了拉车上。
等到东方天空微微发白,熹微的晨光刺破黑暗的夜幕,谢平田和谢平安各自赶着装的满满的车,一路朝县城方向赶去。
骡子和马毕竟是牲口,载重有限,哪怕每一辆都只分了五百斤,骡子和马还是有些不堪重负,走的很慢。
谢平田和谢平安都舍不得坐在车辕上再增加它们的重量,在旁边扯着缰绳跟着走。
主要是如果来回跑两趟,时间就花费的太多了。
农民对牲口的感情向来很深,牲口不但能帮农民承担大部分劳动,而且在农民家里一呆就是十来年,慢慢就产生了感情,是绝不舍得让它们受伤的。
当然牲口老了,该杀还是要杀的,物质缺乏的年代,人们是不会仅凭着一点儿怜惜之情,就放过这种蛋白质丰富又能补充营养的食物。
“等回来得给骡子和马加点豆子和高粱,这一趟可不轻松,不能累坏了……”谢青山站在地屋门口,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渐渐远去的牲口车说道。
“姥爷,你心疼牲口,不心疼我大舅小舅啊?”谢萱听了,忍不住笑道。
谢青山脸上有些别扭的说:“两个大男人,不就是多干了点儿活儿,有啥好心疼的?”说罢,他略等了等,又扭头对林氏说:“红梅啊,厨房里不是有上回拿回来的鸡蛋?你多煮俩,那蒜黄炒鸡蛋味儿好,吃了开胃,也多炒点儿,他俩爱吃……”
谢萱听见他那前言后语相驳的话,忍不住嘿嘿直笑:“姥爷,你这口不对心的,关心儿子有啥不好意思的!”
林氏也抿着嘴儿笑,一边应一边道:“我这就去做饭,咱们先炒点儿吃,等他们回来我再现给他们炒,吃着也新鲜。”
“行!行!”谢青山就连连点头,“现炒的香!”
中国的父亲历来如此,哪怕内心里再关心儿女,嘴上也是不会说的,只会在行动里带出来。
林氏熬了一锅面粥,馏了一锅篦杂粮馒头,上面还蒸了五个鸡蛋。
谢萱坐在小板凳上,在灶台前烧火。
火红的火苗舔着黑漆漆的锅底,柴火在灶台里发出噼里啪啦的爆响声,时不时的有火星从灶眼儿里跳出来。
边烧火边烤火,谢萱身上热烘烘的,听着柴火的爆响和林氏切菜的哆哆声,谢萱心里很安静。
她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那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的,转眼间世界就换了一番变化。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
那个时候,谢萱仿佛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被生活推着走。
有时候她想停下来休息一下,但焦虑感如影随形,仿佛只要她一停下脚步,世界就会抛下她远去。
为了不被时代抛弃,为了不落后,也为了自己的面子,于是她马不停蹄的去学习,去考察,去工作。好不容有一丝空闲时间,也要去刷会儿手机,看会儿,玩会儿游戏,或者当会儿键盘侠。
她从未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那儿,看一簇火苗燃烧跳跃,看一株小草随风摇曳,看星空之辽阔,思宇宙之浩渺。
而到了这个一切都是慢悠悠的时代,吃一碗饭,就要松土、播种、浇水、捉虫、收回家,晾晒、扬场、收仓,碾碎、磨粉、下锅。
当她捧着那碗饭,她知道这碗饭中的每一粒粮食都经过了哪一道程序,知道这碗饭中汗水比粮食本身多的多。
于是,在这种一道道必不可免的程序中,她仿佛进行了一个个仪式,这种仪式让她沉下心来,不再浮躁。
林氏将蒜苗略微在水里涮了涮,放在菜板上切成三厘米长的段儿。
蒜黄不是露天长成的,没有灰尘和虫子,天然的干净鲜嫩,洗过的水还是一样的清亮透彻,仿佛刚从井里打上来。
林氏搅拌着鸡蛋,筷子打在粗瓷碗上发出“叮叮叮“的清脆声响,等锅里的油冒了轻烟,她将碗中搅拌均匀的鸡蛋倒进油锅,“刺啦”鸡蛋遇到热油,发出美妙的叫声。
香味很快散发出来,秕谷麦麸和菜叶喂养的土鸡下的蛋,蛋黄是纯正的金黄色,在热油中鼓起一个个金黄油亮的泡泡,炒鸡蛋特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厨房。
“好香啊!”谢萱使劲儿吸了吸鼻子,从丑时——差不多凌晨一点就起床,忙了这么久,肚子早已在咕噜咕噜叫唤,闻到这种香味,哪里还受得了。
将蒜黄倒进锅里翻炒了两下,等香味散发出来,不等蒜黄发软,林氏立刻将菜盛出来,火候把握的极好。
听见谢萱的话,林氏笑道:“一会儿萱萱多吃点儿,小孩子家正长身体哩,还起这么早,该补补!”
“就是哩,等你大舅二舅回来,咱们就回去,我割了一捆蒜黄和韭黄,回去咱们包饺子。你上午好好睡一觉,中午起来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饺子了!”谢青山提着两捆用茅草扎好的韭黄和蒜黄,走进来,听到林氏的话就说道。
“你们忙了半夜,不回去补个觉?”谢萱就问。
“大人哪有恁些瞌睡虫?午后躺会儿就行!”谢青山笑着说,“瞧着咱家这么多菜卖出去,能卖不少钱哩,心里高兴,哪还有瞌睡?”
“那要这么说,日后咱家挣更多的钱,姥爷是不是就不用睡觉了?”谢萱哈哈笑道。
“你这小滑头,把姥爷当成守财奴了!”谢青山边洗手边笑骂道。
因为没有桌子,林氏用木桶撑起一块木板,盛好了三碗面汤,又将馏好的馒头和鸡蛋拿出来,用粗瓷海碗盛好的菜放在中央,又快手快脚的从咸菜坛中盛了一小碗咸菜,用香油拌好了,也放在桌上。
“爹,萱萱,来吃饭吧!”林氏拿着筷子一边分一边道。
三人围坐在简陋的“桌子”旁,灶火里的余温将身上烘的暖和和,热乎乎的面汤下肚,将肠胃都熨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