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毒火飞砲“用熟铁造、似盏口将军。内装火药十两有餘。盏口内、盛生铁飞砲□筒、内装□硫毒药五两、药线总缚一处。点火、大砲先响、将飞砲打於二百步外、爆碎伤人”
根据嘉靖年间翁万达置造火器疏所言,毒火飞炮“熔铁为子,虚其中而实之药,击处皆伤”。其发明年代“盖传自前代而兵家颇秘之”。因此这种开花弹出现时期早于嘉靖。
可是这里无论是毒火飞炮,还是翁万达发明的小型化的雷飞炮,使用的火炮其本质都是臼炮,上“广”而下“窄”。为明初碗口铳的体制。
碗口铳是明初常用火炮之一,其重量从几十斤到一千一百斤不等。
在此基础上,明人发明了很多形形色色的开花弹,《武备志》中所列的“西瓜炮”“飞云霹雳炮”“飞催炸炮”“鑽风神火流星炮”等等,皆属此类开花弹。但是由于工匠受到盘剥,所以产量不高,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最重要的是大明士兵也同样受到多重盘剥,缺乏训练,毫无战斗意志!就是有再好的武器也发挥不出来!
而且臼炮本身并不是什么稀奇的火炮,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多有装备。欧洲也很快也有类似的开花弹出现。明末时期,随着西学东渐,西式的臼炮传入中国,被明清双方所使用。
西法神机与火攻挚要都记载了一种名为飞彪铳的臼炮,演化到清代,即为清代所谓的冲天炮或威远将军炮。
威远将军炮,铸铜为之,炮重七百五十斤,长二尺五寸,最大可发射重35斤炮弹。如果用铸铁制造,则名为冲天炮。
这种火炮在康乾时期多次立功,《国朝耆献类征初编》记载此炮“从征噶尔丹,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乾隆时期攻克大小金川时,面对土司碉楼清军束手无策,全赖冲天炮才得以攻克碉楼。清会典记载“用时先将火药装入药室,间以木,加土寸许,然后将炮弹放入前膛,弹外用火药填实,再隔一层湿土,最后用腊封炮口。发射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速燃火门上引信”
在清代,威远将军炮和冲天炮及开花弹只装备给京城的八旗使用,汉军绿营不得装备。随着八旗堕落,再加上满清为了有利于统治,倡导骑射,压制火器,并断绝与西方交流,以致道光时期,国人已经多不知开花弹如何制造使用了,汉官汉将们也根本不知道所谓的开花弹就静静躺在故宫吃灰。
因此,到了第一次鸦PIAN战争,林则徐等人见到洋人所使开花弹时说“臣曾见洋炮有空心弹子之法,名为炸弹,因密授匠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