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大概的看了一遍,说道:“不错,但有些地方还不够好,比起我来嘛还差那么一丢丢,所以我决定由我和你一起完成这本。”苏菲愣了一下,想了很多情况,就是没想到李文会和自己一起写。
李文好笑看着对方呆呆的样子,说道:“你看别人情侣都是出去吃饭,看电影,旅游来增进感情,我这个人懒,咱们学生时间又不多,那咱们就用这本来见证属于我们的点点滴滴,这样既文雅又可以一起玩,一举两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我的机智。”
苏菲呵呵笑了两声,但也没有否定,这样好像也不错,然后就被李文拉走了,说道:“行了,我知道你高兴的说不出来话,我理解,咱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走吧,回家!”李文压根就不给苏菲说话的机会,自己一个人说了一大堆。
自从搬到市区后,家里的生意好的很多,这里的人流量根本不是原来那条街道能比的,李文的父母还是占了一个不小便宜,这里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再加上自己家的服装物美价廉,光是一天的销量就快赶上之前一个礼拜了。
爸妈每天忙不过来,肩膀都是困乏的,每天回去李文都会给做按摩,尽管如此还是很开心的,父母们不怕累,他们怕的是累却赚不上钱,他们那一代工作就是为了生活,累已经习惯了,和我们这一代完全不一样,这两天也就没有管李文。
李文的书发售了,不过他没有到场,全是由蔡老负责的,关于这本书的作者蔡学文并没有说太多,也没有详细提李文的事情,只是说这是一个后辈写的,而且还不吝啬对这本书的陈赞,这样在很大程度减少了李文的麻烦。
蔡学文在这个圈子里出了名的正直,他的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传承,而且很少推荐别人的书,他推荐的书一般不会出问题,都是精品,所以倒也不用担心没人看。
胡松一个搞编程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程序猿”,工资挺高,不抽烟喝酒,不泡吧,但是他却很喜欢蔡学文老师的书,家里收藏了蔡学文老师的所有书,而且他也试着写过,只不过写的都一般,不了了之。
对于蔡学文推荐的这本书他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本,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叫李文,这个名字他很确认没有听过,估计是刚出书,也有可能是蔡学文的老师的学生。
他上网搜了一下,却没有任何的发现,李文这个名字太常见了,全国叫这个名字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最火的一个是打篮球的,还已经退役了。
他还是比较挑剔的,抱着怀疑的心态打开了这本书,仔细的读了起来,可这一看就深深的沉醉其中,忘了时间,忘记了吃饭休息,一直到感觉到肚子难受饿了,手脚无力,他才发现已经够过去七八个小时了,背有点酸,腿有点麻,但是却很满足。
到现在仍有些意犹未尽,从这本书他有了一种不一样的体会,只可惜目前这本书只出了第一册,后面的还没有开始发售,可这第一册就让胡松大呼过瘾,这本书下描绘的人性和战争很深刻,那种感觉就像亲身经历一般,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放下手,随便给自己弄了吃的,然后打开电脑,登上了一个论坛,知秋论坛,这个论文算是国内比较大的文学论文,这里面有不少知名作家,大家经常在这里讨论一些文学作品,而且每个礼拜都会一次好书评选活动,很受大家欢迎。
他在里面也算是小有名气,经常发表一些随笔,读后感,登上自己的账号,开始浏览,发现里面有不少都是在讨论李文的这本《我的世界》,一些人给与肯定的评价。
刚开始大家都是冲着蔡老师的名号去的,可随后发现发现这本书也很精彩,比目前市面上那些所谓的青春校园强了不止一点半点。
针对这本书,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书中一些有争论的情节都被拿了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总之稍微有点名气都发了自己的看法,一时间论坛里也是很热闹,胡松也不例外。
他缓缓地写道:“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那种人性的复杂,这本书可以认为是没有主角,也可以说所有人都是主角,他书写了普通人在饱受战争和灾祸双重困难是如何的生存。”
他的观点还是很中肯的,帖子收到了不少人的关注,点击率还是蛮高的,当然也有不喜欢这本书的,因为书中揭露了一些人性最为丑陋的一面,让一些人接受不了,不过这也正常,一本书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肯定有讨厌的。
总之这本书活了,到处都是关于它的话题,而李文也火了,只是到现在为止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李文是谁,而蔡老只说是一个后辈,剩下的也不透漏,搞得所有人心痒痒的,好奇的很。
他们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写出了这样的作品。
而李清雅和卢怀到是知道这个李文是谁,可实在是无法相信,一个只有16岁的少年竟然能写出这样的书,怪不得当初是蔡老师亲自去接的人,这是何等的天才,与李文相比,他们的天才名号就是个笑话,不禁有些苦涩。
之前蔡学文告诫过两个人,不要透露李文的身份,两个人现在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本书就被卖的脱销了,出版商也是高兴的不行,连忙加紧加班加点。
胡松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意犹未尽,这几天除了工作就是看这这本书,吃饭全是外卖,只是第二册现在还没有出来,有些可惜,他有一个群,群里面都是一些书友,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李文到底是什么人。
他们将文学圈里功底差不多年轻一辈全都筛选了一遍,没有丝毫的发现,一个叫手机内存的说道:“我听说这个李文是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