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旁敲侧击的向韩秀才打听,需不需要在知县大人那边下下功夫,比如送个礼什么的。
“二娘想多了”,韩秀才时时不忘摆出一份读书人的清高:“知县大人清正廉洁,在做学问上也是公正求是。再说以宋琥的学问水平,应个县试应是没问题的。”
得了韩秀才这话,琉璃才歇了走后门的心思。
她就像前世每一个即将参加重要考试的学生家长那样,临考前这些日子什么都不顾了,每一餐饭食,都为琥子精心烹制,还给他准备了应考所需的一应物件。
大到笔墨纸砚、银钱干粮、小到衣物包裹、头绳配饰,可谓事无巨细,看的琥子十分无语,却也不好弗了姐姐的好意。
考试那日,琉璃特特事先交了丁记的马车来接,陪着琥子一块去赴考。
“你不要紧张,平日里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你还小,纵使这回不行,也还有下回呢,咱们多得是机会,知道不?”
这话琉璃不知道嘱咐过多少回了,但凡心志弱些的孩子,都要给她整的紧张害怕了。
好在琥子是个淡定性子,纵使听了一百次这话,也还是第一百零一次回答:“我知道,二姐放心吧。”
琥子去里头考试了,琉璃便一直在外面等着,中午饿了便吃了些带来的干粮。
本来小草和珊瑚也要来的,琉璃没叫。一是马车里头小,四个人再加琥子的东西一起,便会有些挤;二是天气乍暖还寒的,她也怕冻着两个小的。
直到日暮时分,琥子与众多学子才从考场出来,尽管琉璃给他穿了不少衣裳,干粮手炉也是齐备,到底是小孩子,这一天下来,难掩疲惫。
“快上来,累了吧。”琉璃掀开车帘,将琥子让进马车,将一个早就暖好的汤婆子塞他手里,绝口不提考的如何这种话。
她是经历过高考的人,知道成绩出来之前,考生被无数人问“考的咋样”的无奈和烦扰,是以体贴的不问弟弟。
“饿了吧,姐姐早跟谢掌柜说好了,咱们去飞鸿居吃。”
尽管天色已经不早,琉璃还是带琥子去吃了顿热乎乎的汤饭,来之前她也叮嘱了珊瑚和小草,叫两个人不必等他们回来吃饭。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了,考试结果出来之前,琥子该怎样还怎样,只第二日被韩先生叫去问了作答如何,琥子一一答了,韩先生也只是捋着胡须微微点头,并未说什么下结论的话。
县衙。
赵明煦来的时候,苏润正在看这届应考考生的文章,见到悄无声息出现的赵明煦,连忙放下纸笔,躬身行礼。
赵明煦虚扶了他一把,瞥见案上的卷纸,随口道:“可是县试学子所答?”
“正是。”苏润回道。
“如何?”
“有几篇尚算不错的。”苏润道,“若是好好加以教导,日后或可成大气。”
“哦?”赵明煦本是随口一问,听到苏润这么说,也来了兴致。
苏润见他感兴趣,便挑拣了其中几篇文章给赵明煦看。
毕竟是学子们第一次参加童生试,再不错也优秀不到哪去,赵明煦草草看了几篇,并未做置评。
倒是苏润,特特选出一篇来,递到赵明煦手边:“公子瞧瞧这篇,却是出自八岁小儿之手。”
“八岁?”赵明煦接过,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
“八岁便可答成这样,是有些天赋。”这篇文章写得中规中矩,倒也算不上多么好,可若是答题之人只有八岁的话,便另当别论了,虽算不上神童,也能看出这人在读书上十分有天赋。
“是”,苏润道,“这孩子是据说也是乡户人家出来的,叫做宋琥。”
“宋琥?”赵明煦觉着这名字有些耳熟。
“可是大湾村的宋琥?”阿策问了一句,见苏润点头,及时提醒道:“二娘有一对双胞胎弟妹,弟弟便是这宋琥。”
“原来是他。”赵明煦恍然,忽然想起上会琉璃受伤,宋琥一副小老虎的样子想要照顾姐姐的情景,不禁莞尔:“他们一家子倒是尽出人才。”
随即想到什么,便问:“县学可是还有名额?”
“今年空出来五个。”苏润道。
“这宋琥若是可取,便给他一个吧。”
“是。”
这县学名额,不知是多少读书人抢破了头的,虽说按照规定,童试录取后便可到县学读书,但童生多,名额少,更有当了好几年的童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也就一直在县学里头读书。
虽说到了一定年份,县学会劝退一部分积年的老童生,但是这样一年年累计下来,来县学读书的人也是只多不少。
一般都是既有钱,孩子成绩又好的人家,才可入这县学,在前任知县手里头,更是一概以钱论,谁给的钱多,谁便能到县学读书,这也造成了县学中多是一些富家子弟,虽说是做学问,到底风气奢靡了些。
苏润上任后,好好整顿了一番,如今的县学已是好多了,又请了当地颇有名望的大儒前来讲学,县学便是更令许多学子趋势若骛。
宋琥成绩虽不错,但以一般情况考量,他今年是入不了县学的,但既然赵明煦发话了,苏润便也点了他的名。
消息传回大湾村的时候,一家人都高兴坏了,琥子不只过了童试,成了童生,还能进县学读书。
这也是另韩先生没想到的,他觉着宋琥考中童生没问题,却从没想过能进县学,本来他打算再带着琥子学两年,待到他大些了,再凭着自个的关系,托托人,看能不能进县学,没承想这回便进了,而且还是知县大人亲点。
琉璃再次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琥子登了韩秀才家的门,是为谢师。
像当初拜师一样,琥子同样给韩秀才磕了头,韩秀才显然也是十分满意琥子这个学生的,除了他本身勤学好问之外,琉璃比旁人多交出的束脩,多送来的礼品,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韩秀才受了琥子的礼,又勉励他到了县学也不要落下学问,同样记得好好读书,不可贪图享乐荒废学业,琥子一一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