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死后新年号彻底确立。
自十月开始,便就是思雨元年。
这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用一个妃子的名字确立年号,何止是标新立异,用一些御史言官的奏书原话就是,亘古未有,简直臣不忍耳闻也。
思雨也劝过皇上,不要用自己的名字当做年号,如此一来,就怕是把自己都架在火上烤,让自己成为了天下之敌。
按那些御史言官的说法,好像自己成了妲己,杨玉环一般的人物。
偏偏皇帝根本就懒得听,对于这些发上来的奏折,根本就留中不批。
既然留中不批,那就等于淹了。
淹了的说法,也只有大明王朝才有的一个特有的现象。
只要皇帝留中不发,不做批阅不做批示,也不作出任何的回应,很快这封奏折就会被文山会海所淹没。
这是皇帝专门对付那些固执大臣的一个办法,也可以说是最让人诟病的处理政事的方式之一。
而皇帝对于思雨的宠爱居然能够做出这样的处理方式,这与他一亲政以来就提出要效仿太祖的口号,完全是相悖的,可见思雨在皇帝的心中占有的分量是如此的重要,这让许多大臣都非常的担心,生怕将来妲己之祸能够重现人间。
如此一来就无形当中就把思雨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这对于皇帝来讲也是没有想到的事情,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短小小的一个举动,便给思雨造成了如此大的困扰。
而对于思雨来讲,更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不过皇帝还是皇帝,经过短短一阵的闹腾很快,这件事情也只能是不了了之了,思雨的年号还是得到了确定。
想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这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思雨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似乎人人都知道,只要冬至一过,等着老皇帝的热孝一完,思雨的地位肯定会向上再提上一大截。
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早已对思雨示好,救援一些外省的封疆大吏,甚至都向皇帝开始问起思雨娘娘的好来。
不过这只限于与皇帝关系极其密切的肱骨大臣,关系稍远一些的大臣肯定不敢这么问,只怕是立刻会遭到皇帝的斥责。
偏偏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在这官场之上有人能够问候思雨的安,成为了一个史上成为了一个身份的象征,这在思雨看来只怕是根本没有想到的事情,也让皇帝哭笑不得。
“皇上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