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氢原子核,时刻相互碰撞,发生聚变产生新的元素—氦元素。
接着,氦原子也参与聚变,改变结构,生成锂元素。
如此类推,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会依次有铍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
直至铁元素生成,该恒星便会坍塌。
当一颗垂死恒星崩溃,导致恒星内部,不具有足够的能量,与质量巨大的恒星万有引力抗衡,从而引发恒星坍塌,最终形成黑洞。”
“科学家通常认为,吸积是天体物理中,最普遍的过程之一。
正是因为吸积,形成了我们周围,许多常见的结构。
在宇宙早期,当气体朝由暗物质造成的引力势阱中心流动时,形成了星系。
即使到了今天,恒星依然是由气体云,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碎裂,进而通过吸积周围气体而形成的。
包括地星在内的行星,也是在新形成的恒星周围,通过气体和岩石的聚集而形成的。
当中间天体,是一个黑洞时,吸积就会展现出,它最为壮观的一面。
无论恒星、光线,或者宇宙普通物质,统统成为它的‘腹中之物’”
“在地星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时空的扭曲是微乎其微的。
而在黑洞周围,时空的这种变形非常大。
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星。
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更有趣的是,已有的观测结果显示,部分恒星,不仅是朝着地星发出的光,能直接到达地星,它朝其它方向发射的光,可能被附近黑洞的强引力折射,而能到达地星。
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还同时看到它的‘侧面、后背’,这是宇宙中的‘引力透镜’效应。”
“黑洞的吸引力,会产生什么可怕后果呢。
大家都已经明了,它的胃口很大,无所不吸。
打个浅显易懂的比喻,如果我们乘坐,足够抵抗吸力的宇宙飞船,接近黑洞。
只要宇航员一出舱门,会开始觉察到,拉着他脚的重力,比拉着他头的重力更强大。
这种吸引力,拖着他无情地向下落。
重力差,会迅速加大,而将他拉伸撕裂。
遗体,会被分解,而落入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