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以后,朱厚照立即找来王阳明,将自己的想法说与王阳明听,王阳明亦觉得他的想法大有可行之处,并为他稍微完善了一下。
参与大考的考生,数量实在太多,要想全部录取,那是不现实的,但扩大录取数量还是可以的。
......
一场科举考试,来的快,结束的也快,考完之后的诸多考生并未着急离开京城,即使明知榜上无名,也要等结果出来再说,不给此行留下遗憾。
主考梁储,副主考费宏,王鏊,以及一众翰林学士,夜以继日的进行试卷批改,然后将他们认定的成绩最好的考生名字,拟成一份名单,携同考生的答卷策论,一起上呈给朱厚照。
“人数少了!”
随手将梁储呈上来的考生录取名单放在桌上,朱厚照澹澹的说道。
“少了?”
梁储有些惊讶,一场科举考试,录取一甲考生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考生若干,有七人,三甲考生二百多人,加起来共有近三百名考生入榜,这都还少?
他实在想不明白朱厚照到底要搞什么幺蛾子。
“朕大力支持王阳明变法,大明各地都需要人,三百名进士,分配到全国各地,根本就不够分。”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打算对安南,交趾等地用兵了,大明在宣德年间无奈放弃的国土是时候收回来了!
他并不打算采用老朱与朱棣的对外手段,仅仅只是进行名义上的册封,实际上根本不具备多少实际性的统治力。
他要的是彻彻底底的掌握,如此一来,官员储备就极为重要,打下一城,就立即派人去接管,他就不信还能有人敢翻天。
再者,安南地处要道,控制了安南,便可更进一步的攻取占城,暹罗、真腊等诸国,威逼苏门答腊,爪哇等海外蛮夷,战略意义极其不凡,不打不行。
十年,仅仅只有十年时间,朱厚照必须在这短短的十年里,尽一切力量,增强他的正德朝的底蕴实力,安南是他掠夺海外资源的重要踏板,必须拿下。
至于打下安南之后,那些本土居民会不会如同以前一样三天两头给他闹事,让朝廷的掌握越发力不从心,这点他倒是不在意,有些事始皇帝做得,他也做得。
十年时间太短,他的正德朝都有些自顾不暇了,哪还有功夫管那些蛮夷的死活,大不了事后鼓励大明百姓多生多孕,再把大明子民移民过去,以充实安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