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这时候已经不是他责不责难暖玉了。而是他想息事宁人,便一定要有个取舍。
皇后之位眼下虽然依旧不能撼动,可是夏氏一脉,一定要损失些什么了。
齐凌看的明白,卫宸也是个通透的,楚家父子只盼暖玉安好,至于暖玉这次所为最终能不能达成所愿,真的撼动夏皇后,他们心里没底。
可眼下,保下暖玉已是万无一失。
所以暖玉所为虽然冒险了些,可是结果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那些原本和楚家格格不入的文臣,原本和卫宸暗中角逐的年轻臣子,竟然选择支持卫宸。
那些隔阂,似乎在大义面前,显得渺小如尘埃。
暖玉屏气凝神,静静立在殿中,她的左边是父亲,右边是卫宸,楚老将军和齐凌挡在她前面。
她没想到齐凌会来
她此举,虽然看着太过胆大包天,简直就是胡闹。也许齐君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初时她唤他姑父。
一句姑父,让齐君心里越发觉得她是个小姑娘,不屑和她计较。
她要的便是这样的结果。
然后再顺势道出来意
凭她一个人,一张嘴,要告倒夏皇后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她求的,便是把夏皇后的罪行从暗里摆到明面上。
今日过后,她敢保证,关于夏皇后的留言一定愈演愈烈。
这种谣言,是制止不住的。
所谓三人成虎,说的多了,夏皇后,乃到整个夏氏在齐国都会名声扫地。
夏皇后于她来说,便像一坐大山,一夕间移山是痴心妄想,她有耐心,完全可以一点点消磨这座大山。
相信终有一天,这座大山会轰然倒塌,最后成了一堆瓦砾。
如今她这个始作俑者反倒无人理会了,座上皇帝一门心思暗示齐凌不要掺和,还要便是卫宸搅起的‘大理寺彻查’的风波。
当皇帝的,也不能太过恣意行事,要知道他坐在龙椅上,身上担负着整个齐国的兴衰。
所以哪怕齐君恨不得立时让内侍喝令退朝,他也只能冷着一张脸继续和自己那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弟弟过招。
“胡言乱语,一国之后,谁敢背后非议?敢多说一句,朕便要了他的小命。凌弟,你今次入宫,到底所为何事?朕刚才便说过了,暖玉只是个小姑娘,朕不会和她一般见识的。你如果只是担心朕会对你‘女儿’如何,你可以放心了。”女儿二字,齐君咬的尤其重。意在提醒齐凌身份。
堂堂淮阳王,说认女儿便认女儿。
如今外面传的最多的便是这个楚家小姐简直就是个奇人。
先进楚家,后入‘皇’家。
这身份是一次比一次尊贵了。
可义女便是义女,齐凌便是认十个百个义女,只要他不闹着给那些女儿名份,齐君懒得理会。
可他偏偏要闹到殿上来。
“臣弟根本没担心这个。皇兄乃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和一个小姑娘一般见识。”
这明显恭维的话让齐君脸上神情好看了几分。只是下一句话,齐君再次后悔十几年前,自己一时心软,怎么就放了他回淮阳道,他早该在他羽翼未丰之前,便彻底将他的翅膀斩断。
“臣弟这次进宫,是一门心思想要替暖玉求个封号的。皇兄也知道,臣弟很快就要离开京城了。可留暖玉一人在京城,臣弟实在不放心。有个郡主封号傍身,臣弟还能安心些皇兄一直的夙愿便是齐国一天比一天强盛。盛世太平,不如就赏暖玉一个‘太平’封号吧。”
齐君气的都不知道如何回应了。
留楚暖玉一人在京城?那楚家父子算什么人?
还有那卫宸。
没看这三人一幅拼死护那丫头的神情。
有了这三人,谁敢轻意去招惹楚暖玉。
便是连他这个皇帝,都心存忌惮了。这丫头生的倒是柔柔弱弱,可做起事情来,和柔弱丝毫不搭边。
今天这事,若不是她,也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
他若执意护皇后,少不得落个不分是非的浑名。他若真的依了朝臣,真的去查皇后先不说齐皇族名誉扫地,便是因为一个小姑娘强闯正殿,以至皇后被大理寺盘查的结果,也着实难听。
他确是希望齐国盛世太平。
太平这个封号,他连自己的女儿都没舍得给。
给楚暖玉?
“胡言乱语。‘太平’二字也是随便可以用的。”
“有何不可?皇兄最近又不会添女儿。这二字即好写,寓意又好。暖玉正合用,皇兄放心,暖玉性子好,定然不会挑剔的”
眼下不是楚暖玉挑不挑的问题。而是,他根本没打算下这样的旨意。
“卫宸,你意下如何?”
相比齐凌不分场合这般胡闹,齐君还是把希望放到卫宸身上。
殿中那四人比起来,齐君还是觉得卫宸是最知道分寸的那个。果然,卫宸这次倒没让他失望。
“太平二字,暖玉实在担不起。陛下好意臣代暖玉谢过。还请陛下不必为了郡主之事伤神。王爷能这样替暖玉打算,暖玉已经感激不尽。认个义女倒是无伤大雅,若是请郡主封号,便涉及皇家血脉了,实在不适宜。王爷若真心疼暖玉,还是另辟蹊径吧。”
“还是卫宸说话办事最合朕心意。”
“谢陛下赞。”
“今日之事,如何了卫宸你来说说。”
齐君觉得卫宸终于正常了,刚才那话他可是句句逆着齐凌说的。
楚暖玉之事,他已经不打算追究了,只当这姑娘疯了一场
只是,暖玉这番抛砖引玉,真的便这么无功而返吗?答案是:不能。“陛下和王爷兄弟情深,说话百无禁*忌实在让臣羡慕至于暖玉告皇后娘娘以权谋私,谋害宫妃之事,依臣看,陛下还需慎重对待如果事情属实,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便因贵为皇后娘娘,更应遵纪守法,为万民表率许是后宫琐事太多,皇后娘娘大意了,手下人办事不牢靠,这才少了听雨轩的用度。依臣看,不如便让娘娘禁足几天,反省已过,也算是给天下万民一个交待。至于六皇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