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武县,城门处。
四杆大旗迎风飘展。
其中一杆上书“参军报国”,一杆上书“无限光荣”,一杆黑底大旗上书“金吾军”,最后一杆黑底大旗上则画着一只红日,红日中间有一只睥睨天下的三足金乌。
在这四杆大旗的正下方,坐着一人——一个穿着禁军标准样式军装的少年将军。
此人无疑就是蔡仍了。
那日,蔡攸答应让蔡仍统建一营人马,并将蔡仍推荐给了高俅之后,蔡仍当日就去高俅家里拜访。
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高俅被塑造成第一奸臣,说他,地痞出身,因为踢得一脚高球,而被赵佶所喜,进而飞黄腾达。
这其实也并不完全是冤枉高俅,不过却有点小看了高俅。
高俅是不是泼皮出身,史上没有记载,但他的确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后来又去赵佶的姑父王诜(即小王都太尉)家当小厮,再后来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而被赵佶所喜,然后赵佶跟王诜要了高俅,高俅也幸运的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不过——
高俅的经历,可不仅仅只有这点。
先不说,高俅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而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用“文武双全”来形容高俅也不算夸张。
就只说,北宋王朝有规定,“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换而言之就是,没有立过边功,是不能掌管中央禁军的,就可以看出,高俅的经历,其实没那么简单。
宋史《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就有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这意思就是,当时赵佶想提拔高俅,可苦于高俅没有边功,于是赵佶就将高俅托付给了刘锜的父亲刘仲武,让高俅去给刘仲武担任监军,(两人在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指挥得当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之后童贯和刘仲武在西边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他们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此战高俅也参与了),高俅以此二边功荣升到了太尉一职,坐稳了三衙,掌管数量庞大的中央禁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俅跟刘仲武一家有深厚的交情,后来刘仲武死了以后,高俅保举刘锜为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