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演王语嫣这个角色,光有痴还不够,毕竟最后王语嫣嫁给段誉了。其实很多人谈到这个结局时,都认为王语嫣转变太快。金庸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来他修改了结局,让王语嫣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从人物的性格来说,这个结局更符合人物的痴,也更符合全书“求不得”的主旨。
不过现在刘一菲要演的版本王语嫣会和段誉在一起,在王语嫣深爱慕容复的情况下,如何让这段感情看起来合理,不突兀,非常考验演员的铺陈。张然觉得在戏中,段誉救了王语嫣三次,如果这三次相救刘一菲能够体现出感激、感动、感情这样一个心理的过程,那最后的转变就能水到渠成。当然,这个想法他不会直接告诉刘一菲,作为老师得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对角色进行设计。
在这之后的两天,张然开始指导刘一菲按照的标准流程分析角色,找人物的行动线、写人物小传、找最高任务和贯串行动、理人物关系等等。
等剧本分析完,张然对刘一菲进行考察:“徒弟,王语嫣多少岁?”
刘一菲直接道:“十七岁!”
张然微微点点头,中并没有写王语嫣的具体年龄,只是说她小慕容复是岁,慕容复二十七八岁,那么王语嫣就是十七八岁。刘一菲能说出十七岁,说明她是下了功夫分析人物的,又问:“王语嫣的父亲是谁?”
刘一菲想了一下,道:“王语嫣的父亲早故世了,她没生下来,她父亲就已故世了,她从来没见过父亲一面。”
张然继续问道:“那他叫什么名字?”
刘一菲顿时傻眼了:“师父,书里没写,而且又不需要演出来,不用把这些都搞清楚吧?”
张然道:“演员研究角色不能局限于剧本,因为剧本提供的是人物的部分经历,演员则必须把人物的经历补完,这样人物才能活起来。就拿王语嫣爱慕容复来说?你必须把这份感情分析清楚,不然你怎么演?她为什么会爱慕容复?爱他什么地方?是因为慕容复帅,还是因为慕容复在她小时候给了她棒棒糖?”
刘一菲提醒道:“师父,古代没有棒棒糖!”
张然翻了翻白眼:“我就是举个例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女孩会有恋父情结,王语嫣没有父亲,而慕容复大他十岁,是不是有恋父情结在里面?这有些都有可能。人物的性格是由过去的经历和环境造就的,如果不把这些搞清楚,那就很难准确的把握住人物内心。演员只有把人物研究透彻,表演才能以情动人。”
刘一菲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