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台下梅洛并没有上来。
在后台的主办方的节目主持人上来宣布,梅洛大师的左手指出现间歇性麻痹时,他下面将进行的三个曲目事实上都不可能演奏了。
这意味着他们排名好的曲目,最终的三大最难钢琴曲子,都不可能再这种手指,因为一个小时里,过度高速劳累形成的神经质抽搐下继续表演。
键位掌控排名第3的普罗科菲耶夫《第2钢琴协奏曲》
系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G小调,OP.16,它创作于1913年,因当时他的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
因为各种外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听取的所有记忆,再整理修复而成。
此曲1913年8月23日由普罗科菲耶夫主奏而首演。
首演时,因为一直是钢琴节奏的激烈单调的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
多数媒体的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稀烂的音乐。”
在不懂得音乐背景和故事的一群人面前,这简直是胡乱弹琴。
而当时贾吉列夫正是听完此曲,而邀请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创作舞剧音乐。
当时的社会批评家卡拉蒂吉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
所以很多会写历史军事的,很多写科幻的作者都不出名,原因是,他们的作品制造的怪异故事氛围,早出来人类一个世纪......
但凡是高深莫测带着纯技术和逻辑的东西,现实的人群,很多并没有这个接受和领悟能力......
《第2钢琴协奏曲》,整曲共4个乐章:第一乐章:小行板,G小调,奏鸣曲型的自由形式。
呈示部以弦乐拨奏和单簧管2小节序奏作引导,钢琴左手弹分散和弦,右手出现充满忧愁的第一主题。
题在木管与钢琴间一来一往后,移至快速音群。第二主题为小快板,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后,不断展开华丽的音型。
音乐在钢琴演绎此后,移至长笛与双簧管、长笛与单簧管后,稍慢一点,以乐队合奏结束呈示部。
发展部以钢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开第一主题华丽发展始,以快速达到高潮,平静之后再现部钢琴一出现第一主题立即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曲,活泼地,D小调,三段体,为快速进行的托卡它型乐章。第一段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钢琴主题为中心,弦乐拨奏,管乐作滑稽音型夹在中间。中段是伴奏的乐队不断奏跃动性乐念,钢琴不断继续托卡它音型。
第三乐章:间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以乐队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钢琴进入作华丽发展。中段小提琴拨奏出明确主题并加以发展,钢琴一再奏滑奏音型,乐队与之互为纠缠,构成优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种不同变化。
第四乐章:热情奔放的快板,G小调,A—B—C—B—以钢琴与长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钢琴以敲击手法进入,与弦乐拨奏形成对比。B速度转慢,钢琴敲出一半和弦后,单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罗斯风格的D小调旋律,钢琴继承后再交给低音管、双簧管,速度转快而进入快板,长笛与弦乐拨奏造成音型交叠,乐队咆哮和钢琴和弦构成高潮。平静后,在沉重的和弦后,钢琴独奏华彩,B段要素再现,到行板趋于平静,又变成快速音群,钢琴冥想性独奏。然后乐队形成尖锐的音响,回到热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后进入C段要素构成的短小终结部而结束。
在整个乐曲结束时,再次的出现了长达一分种的掌声。
我让后台的人拿来一块湿毛巾,给钢琴的琴弦做了降温处理。
同时我在后台的冷水里浸泡了我的手......
然后我开始上台,重新的演奏难度排名第2的麦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
这是当时的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作出来的钢琴曲。
这首号称是全世界最难演奏的钢琴曲,它的最强难度就在于,琴谱上有时一个小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头和手肘都要用最快的协作来完成每一个音符的敲击和连续。
指法变异得奇快无比,几乎自己的眼睛都看不到两个手掌,几个指头的影子。
最终在我把这个曲子用12分钟演奏完成时,很多人几乎因为要呼吸窒息而吸氧......
我连续的完成了三个最难我的曲目。整个钢琴的专题演奏,本身是大师梅洛的,居然变成了我的主题钢琴演奏会。
此刻作为乐队协从配乐的人,也走过来几个器乐大师和我频频握手,表示他们的钦佩。
此刻台下的掌声一直没有停止过。
而此刻其实可以结束这个专题了。
音乐组委会上来负责人当时问我,是否取消最终的一曲。
毕竟这种强度......
要是我当时表示可以退场了,那么最终难度排名第一的钢琴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就不会在这个大厅响起。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也在这部作品中也得到最充分的展示:“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苋金铸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这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最珍贵之处。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
此后听到这个钢琴曲的,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
其指法的难度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最终的精神崩溃。
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那么,我这是向一位大师等级的人物霍洛维茨,在做终极挑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