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多的人,为电视画面质量而烦恼。
于是户外天线就成了收看电视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视信号的传输主要受地面情况和天气状况的影响,户外天线只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
但老百姓们却不可避免地去相信一种他们更愿意相信的说法。
那就是电视机的信号是有限的,收看电视的人越多,互相受到干扰就越严重。
就这样,人们开始争前恐后地把捆绑着铜管或铝管的竹竿竖立起来,以“鹤立鸡群”的方式绑在屋脊上,指向天空。
从此,一旦赶上恶劣天气,电视收看效果不好的时候。
就总会有人自告奋勇的上房蹬瓦去摆弄这些电视天线,努力把电视天线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角度。
这甚至成了当时值得夸耀,让人高看一眼的特殊技能。
于是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不甘落后,前仆后继的效仿下,最终就出现了只有在这个特定的年代才会出现的别致风景。
放眼望去,整个城市的屋脊上都林立着高高杆子,时常会有鸟雀安静地守望在细而稳固的天线上。
建筑与自然和谐地浑然一体。
房屋、树木、天空、天线上活物儿的点缀,和晚霞中的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副美妙的画面。
然而在所有新变化中,要说与宁卫民关联最大的变化,那无疑还是西装的盛行。
或许是因为《新闻联播》节目后的黄金时段广告效果显着。
西装的流行风,居然比原本历史的时间节点提前了不少。
于是由此开始,我们的国家彻底结束了“蓝海洋”、“绿海洋”的历史。
就连国家高层会务的服装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中山装、西装、军装、夹克,从此都可以看到了。
再也不会有人会因为穿西装,而被扣上“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帽子了。
顶多了,那些思想一时还难以转变的“顽固派”,就只能对穿西装的人,说上一句“尽搞标新立异”而已。
至于由此产生的经济效应,更是让国内整个服装行业欣喜若狂的。
西装的需求急速提升,再不似以往,只限于出国人员和少数思想开放的精英阶层。
首先京城几乎所有的大照相馆,能拍婚纱照的,几乎都得置办几身西装。
不少结婚的新人,从此也开始选择自己购买西服,充当结婚的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