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度两眼望向虚空,叹了一声,继续说道:“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完全可以做到一言堂,百姓是对是错,完全靠他们一张嘴说。到了那个时候,就连朝廷想要伸手进去,也恐怕鞭长莫及。有些地方家法甚于国法,就是这样形成的。”
老朱听完,神色冷冽。他想要反驳韩度的话,张张嘴却有什么都说不出来。家法甚于国法的事情,在前元的时候可是屡见不鲜。老朱一直以来,都想要知道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宁他满意的答案,现在韩度却无意间给了他答复。
说白了,这就是认知的差别。在朝廷看来,有品有级的才是官,但是在百姓看来,但凡是有权力的人,不管是书吏还是衙役以及这些里长、粮长。
“你想要朝廷把里长、粮长都接管起来?”老朱诧异的问道。没有等韩度回答,便自顾自的摇头,说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朝廷人才缺乏,那里去找那么多的人,把所有的里长、粮长都给管起来?”
要说着洪武年,老朱最缺什么。第一个当然是钱,连年征战平定四方,以及北上征伐残元。军费开支如黄河决堤一般,年年都是入不敷出。第二个,那就是却人才了。经过元朝末年十几年的战乱,不仅是民生凋敝,
就连读书人也是极具减少。毕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人们才会有时间去用心专研书籍,在一个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年代里,谁还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书?即便是有,那也是少有的官宦之家,才有这个条件。但是这些人又有多少?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大明刚刚立国的时候,做官完全就不用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只要你是读书人,被人举荐或者是被老朱看上,你就可以做官。
大明初立的时候,来金陵谋求一官半职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就这,都满足不了整个大明朝廷的需求。
直到天下安定十来年后,这种情况才缓解了许多。朝廷用人,好歹不是抓着一个就往官位上扔了。老朱偶尔也会开办科举考试,选拔一下。
想让读书人满足里长、粮长这种更加庞大的人才需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等到全面教育的时候才可以。
“皇上圣明,想要用人才填补满里长、粮长,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这里长、粮长所承担的事情并不复杂,完全可以像现在一样,从百姓当中选人担任便可。”韩度说道。
老朱听了韩度的话,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不解的问道:“你刚才不是说,从百姓当中选出来的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