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需要三公九卿全部参与。
虽然这件事年初就已经确定,并且已经纳入工作流程,一直在推进,但三公九卿并不齐全,朝臣也有缺失,再加上最懂祭祀的老人已经去了恒河等待死亡,另一位非常懂祭祀的老者现在被袁杨藏匿起来,现在让太常少卿来负责这件事,李优感到有些不安。
“按照日程推进,无论何时,都要做该做的事,兵役按照以往的流程进行,祭祀方面,将压力传递给太常那边,多一个新的大型祭祀,我就不信他们没有准备好流程。”陈曦冷漠地回答,太常难道是吃白饭的吗?几个大佬走了就不会运转了吗?
“主要是还没确定规模。”李优叹了口气说,祭祀为国征战的死难将领,这个祭祀的规模自刘备入主以来一直在提高,但在元凤元年时,由于事情太多,加上人不在刘备的势力范围内,在长安这边虽然进行了祭祀,但考虑到这边百废待兴,只能从权行事,多少有些仓促。
之后虽然每年都有祭祀,但这个祭祀的规格只能说还可以,不过有刘桐和刘备的参与,祭祀的规格至少有所保证,但这与大祭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虽然祭祀搞得太过盛大确实有些浪费,但在某些时候,一些排场是必要的,陈曦并不喜欢形式主义,但祭祀为国征战的死难士兵,该有的排场还是需要的,什么应该重视,陈曦还是很清楚的。
因此,元凤十年的大祭对陈曦来说是必要的,太常那边也通过了,但到现在章程还没有下来,陈曦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说白了就是想要降低这个祭祀的规格。
问题是对方有对方的考虑,陈曦也有自己的考虑,不能说太常那边的考虑有问题,但陈曦的想法也是正确的,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如果不提高士兵的社会地位,那谁来为国家征战?
“催促一下太常那边。”陈曦给李优一个暗示,这些里面其实都是有利益分配的,确定了死难将领的祭祀水平,也就基本确定了以后的社会地位,而地位直接关系到利益,所以保守派和激进派现在还在就此事争论不休,陈曦对此没有太多的看法,只要出一个能接受的结果就行。
“我回头亲自去督促一下。”李优想了想说,他手下的人去太常那边基本没什么用,那些老家伙一推二五六,耍滑头一个比一个厉害,也只有他亲自过去才能压住他们,不过确实不能再拖延了。
“然后就是校场比武,因为报名的人数太多,前期的筛选已经开始了,而且这种比武难免有危险性,急救医生那边也需要准备。”法正翻看了一下自己手头的材料,然后眉头紧锁地说,“哪怕是徒手格斗,其实危险性也很高,很容易出事。”
“急救人员就在当场,而且有关将军他们坐镇,一旦他们判断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