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有自己的戏楼戏园,能按时卖票,供给茶水茶点,这样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戏班子若不租野戏台,那就只能自己搭简陋草台,看着还不如野戏台好看呢。
这样的野戏台,既不收钱也不供茶,就跟大马路上的江湖杂耍似的,纯属是靠艺高人胆大,谁能吸引眼球谁就能迎来满堂喝彩。
听的人也多是什么贩夫走卒、江湖侠客、农人佃户、九流行当,它们时间很紧,腰包更紧,若不是什么好戏,那是断然不肯拉开口袋给一分钱,唯有真正好腔调,才能让这些“大忙人”停脚细听。
若说戏园子里的豪绅富户捧角,多半是有其他原因,腔调反倒是最末的因素,根本不值一提,唯有野戏台外的看客,才真的是在乎戏台上人的腔调。
在他们看来,既然不收钱那跟我的利益也无关,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直白通俗,简单易懂,绝对不存在什么场面话、捧角话,我要是高兴了给钱,那也不是买你的票,而是为这戏角唱得好!
江汉各大戏院,想真的训练小徒弟,绝对不会在自家戏台上,底下看的是都是体面人,少不得来几句虚伪评价,有些场面话听了,很容易迷失心气儿,不思进取。
通俗来说,野戏台就好比红角的试金石和炼丹炉,真是块好东西,总不至于被炼化了,因为这个原因,新角担纲卖票,都要到野戏台唱一次,确定叫好卖座,这才算能单独登台。
花玉岫,在这样的戏台子,整整唱了十年,才算彻底出头。
这当然不是说她技艺不熟,登不了台,只是没人愿意收她为徒,没有新师傅的引荐和暖场子,她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汉剧红角一旦要担纲挑梁,那可是要登在画报上的,也就是说,从这时候开始,票卖得好不好,就全看这主角的名气了。
在此之前,为了让新角更快出师,多半会让老角色收其为徒,训练唱腔、身段的同时,也算落实了师徒之谊,等正式担纲挑梁,就由师傅领着新角登台亮相,同时,也给徒弟一个传承起来的艺名。
就比如,她所说的薛青淑,她师傅就是老花旦薛青虹,再比如刀马旦娄宝钗,她师傅就是刀马旦娄金钗。
总而言之,就是要让这新角一听起来就知道是谁的徒弟,也方便昔日的老主顾捧场,像花玉岫这样无人愿意收徒的,尚且可以自己起艺名,没有师傅领进门,任她唱出天籁,、却也正台都上不去。
没办法,老辈子就这么个规矩,你想打破规矩,要么自己有能力开宗立派,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