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可知龙脉之墓最为难挖,一旦被脉灵察觉,轻则找不到墓穴口,重则殒命深山。”
猫爷说完不再言语,专心看向那盘旋空中的金蝉,它好似真的通了灵,绕着朱符图谶不断吱鸣。
随后,六翅剧烈扇动,朝野林的某个方向飞去。
“得了,我这千年蝉找到墓葬入口了,你们且给我提着照山灯,我得跟着它。”
不等猫爷动身,朝管家已经命壮丁取下照山灯,紧随猫爷跟出密林,岳观潮和葛达怕这老胳膊老腿出了意味,也都趁着光亮跟在后面。
千年蝉虽是活了千年,仔细算起来也才拇指大小,飞得速度并不快,他们连跑带走踏出野林,来到相对灌木较为稀疏的野草甸子。
猫爷出了密林紧紧跟着千年蝉,直到把它绕圈的地方用红朱砂围出,这才伸懒腰擦了把热汗。
这一会儿的功夫,朝管家的队伍已经跟上来,猫爷小心翼翼把千年蝉送进象牙罐,指着朱砂圈说道:
“诸位看看这地方,芝盘甸子中间鲜有人来,本应古树茂盛、遍布灌木野草,却一反常态,稀疏得可抬头见月,这代表什么?”
“代表这里的古树,比其它地方细小,可以据此推断出,这个地方以前曾经发生过什么,造成古树灌木长势不丰。”
宋思媛推论的话,让猫爷啪啪拍手:“啊对~我算明白了,要论谁是这搭子里的智多星,还得是这宋丫头。”
夸完宋思媛,猫爷轻轻咳嗽几声,继续向周围说道:
“古人封墓,多用黄、青、黑、红、白等五色土混合防腐驱虫秘药,再配以砂石封层,好让墓穴附近更坚固,不易为地下虫蚯光顾,这样就能尽最大可能保护墓壁。”
“这玩意儿好虽好,就是对草木生长全无益处,又加上秘药多为剧毒,长此以往,草木皆会受到影响。”
“若是寻常人看来,只是个寻常空地,可对于千年蝉来说,它可以嗅到土层下百虫不亲、蛇蚓不近的墓中死气,会围着这地方打转也并不奇怪。”
猫爷的话,说得众人云里雾气,岳观潮看向宋思媛,满脸懵茓:“这东西,查出墓道位置稀奇得很,我还从来没见过能活百年的金蝉。”
宋思媛盯着朱砂圈低头思索片刻,眼神似乎已经参透金蝉奥秘:
“猫爷说过任何动物都有异种,我相信没有哪种昆虫的幼蛹可以在地下存活千年,这种说法应该只是对于昆虫异种的美称,就好像千年灵芝、千年人参,并非真是长了千年,而是岁数长了。”
“我在留学时曾经跟昆虫繁衍实验室合作过,美洲有种白腹红眼蝉最高已经在土壤中存活三十年,待三十年一到,这才爬出土壤化蛹为虫,如果我们知道有蝉能活几十年,说不定就会把它封为蝉王。”
“万事万物稀奇生暗鬼,也许古代人偶尔见过异种蝉,阴差阳错误以为他们活了千百年也有可能。”
“谁也没办法确定蝉爬出躯壳时,到底在土里待了多久,全靠人言佐证自然就不甚客观,我更相信这蝉只是某种远古稀有蝉,长白山稀奇古怪的山头太多了,真有什么原始物种也不奇怪。”
“金蝉、金蟾蜍、金鲤鱼,这都是人为赋予的意义,并非他们真的是神物,我们前几天见到的黑鲶鱼,不就是人为异种吗!”
“可是,这些金蝉能找到古墓,这难道也是误打误撞?”
宋思媛似乎知道葛达会问出这个问题,打了个响指娓娓道来:
“这是个好问题,古墓的封土多是多种土质混合回填,为了防腐还添的有硝石、白灰,春秋战国多用青色膏泥、唐宋陵墓多填充糯米土、明清多混合石灰防腐,这些土一旦加了其他东西,闻起来与普通土不同,糯米土的味道接近发酵的烂萝卜,气味发甜发腻,细心的土夫子不靠金蝉也能发现。”
“这种昆虫对花叶粉汁特别敏感,与其说是找到了古墓,不如说是被古墓上的糯米封土的甜味儿给吸引来了,动物的嗅觉比人的要灵敏太多,人只是曲解了它们遵循本能的行为,好给盗墓行为开脱。”
“有金蝉引路,多少算是吉利意头。”
这话,解了众人的疑惑,葛达、马常露出原来如此的神色,对宋思媛又高看了一眼。
勘准陵位、圈出墓口。
朝管家的队伍把照山灯叶子开到最大,光亮处很快汇聚来四个壮丁,他们松开背篓,从里面拿出一套甲具穿在身上。
这甲具与寻常的甲胄并不相同,甲胄多为保护身体、减缓伤害所用,造得尽可能结实厚重,而这甲具一眼就可以看出轻便松快,只在心口、膝盖、手肘、脸上有铜鳞护具,其他部位只是包着一层类似麻将牌的竹甲,众人面前如同站了四个头盔尖尖的藤甲兵。
若说有一点奇怪,大概就是这些壮丁的手腕!
手上戴着如同老虎蹄爪似的钩子,看着寒光四射、锋利无比。
“朝管家,你们不拿铁锹,穿一身兽甲有啥用?”
岳二炮没看出来这是穿山甲的爪子,他并不明白这有何神奇之处,岳观潮多看了几眼,立马猜到这甲具的作用,能在手腕扣上那么大的穿山甲爪,不是凿山就是挖洞。
朝管家见他不识货,看在岳观潮面子上也并不恼怒,摆摆手朝着小伙子解释:
“这可不兴乱说,这位小兄弟你擎等着看弟兄们打洞就成了,这可比铁锹好用多了。”
“这东西,是正儿八经的凿山钩吧。”
马常见到这副铁爪,一眼就认出来了,朝管家见有人识货,脸上的笑容掺杂了一丝警惕:
“这位小兄弟果真识货,我这铁爪叫鳞甲凿山钩,乃我朝奉夫子一派的利器,你曾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等物事?”
朝管家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一开口就想套马常的话,鳞甲凿山钩为朝氏利器,自然不会落入他人之手,一旦被他人得到,估计这里还颇有曲折渊源。
喜欢民国诡闻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