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三百三十章再无靖难面对不肯帮自己的老爹,朱瞻壑果断投降了。
徐显忠手下又多了一个小弟,拥有人数绝对优势,徐显忠的下一个目标赫然是徐钦的儿子徐显宗。
这是小家伙最生气的一个,什么东西啊?
也配和小爷叫一样的名字!
徐显忠带着三头猪,把徐显宗给包围了,这次不是收小弟,而是让他改名字,不改名字,咱们就没完。
徐显宗这个冤枉啊,明明我比你大啊,是我先用的,你不能不讲道理。
事实上徐显忠还就是个不讲道理的,“我,我的名字是陛下给的,你敢说陛下有错?伱欺君了!”
说完,徐显忠冲着两边大吼,“上,拿下这个欺君的贼人!”
好家伙,这一嗓子深得他爹的真传。
随后徐显忠嗷的一声,带头冲上去,剩下三个也动手了,愣是把徐显宗给包围起来,揪着衣领,去找朱棣评理了。
面对理直气壮的徐显忠,朱棣第一次头疼了。
这小子的名字是他取的,虽说没有重名,但是跟徐显宗类似,也属实不合适。可问题是他也不能出尔反尔。
让徐显宗改名字,明显不妥。
“这下子可难到朕了,你说有什么办法?”朱棣斜了眼徐景昌。
发现徐景昌低着头,半点排忧解难的意思都没有。
这事还不是怪朱棣,非要给人家的孩子取名,丝毫不知道多考虑一下,弄得同族兄弟名字类似。徐家又不像朱家,懂不懂几十个儿子,不得不取一些发音类似的字……反正徐景昌是没办法了。
朱棣不得不扭头看了看徐皇后,发现徐皇后也是脸色难看。
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让一个小娃娃给难住了。
这可太讽刺了。
“都别看着了,赶快说吧,要怎么办才好?”朱棣把火气撒在了三个儿子上面,被呵斥的三兄弟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朱高燧来了聪明劲儿。
“父皇,你看这样行不,我大侄子出生就受封武阳侯,不如父皇改封为忠武侯,并且赐下一面金牌,刻上一个大大的忠字,给大侄子挂上,以示区分,父皇意下如何?”
朱棣一听,还真别说,这个办法有点意思。
朱棣俯身,看着徐显忠,“怎么样,朕给你一大块金牌,你看行不?”
徐显忠转了转小眼珠,拿小手比划着,“我要大的,这么大的!”
朱棣哈哈大笑,伸手戳了徐显忠的脑门,“好小子,敢敲诈朕了。行,都听你的。”
徐显忠旗开得胜,不光收了几个小弟,还发了一笔财,顿时心满意足。
他坐在小孩的桌上,盯着唯一一个例外,赵王的儿子朱瞻坺,眼珠不停乱转……至于朱瞻基,他暂时还打不过,可以不考虑。
不过等明年的时候,俺就让你好看!
徐显忠的眼光杀,弄得朱瞻坺心慌意乱,一顿饭没吃完,就主动过来认大哥了。
麾下四大皇孙,徐显忠顷刻之间,成了孩子王。
小崽子们的斗法,都看在大人的眼睛里,不管是徐景昌、还是朱棣、徐皇后,都觉得好笑,没怎么当回事。
但是赵王朱高燧喝了几杯酒,突然眨巴眨巴眼睛,泪如雨下。
“父皇,母后,孩儿惶恐啊!”
朱棣看了看他,冷哼道:“咱们两家凑在一起,开开心心喝酒畅谈,你偏要添乱,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高燧忙道:“父皇,孩儿就是看朱徐两家人在一起,才猛然想到,人丁繁衍,儿孙越来越多,孩子们凑在一起,不免有些争斗。小时候还好,可要长大了,孩子们也争斗起来,岂不是伤了和气?”
朱棣微微沉吟,面对此情此景,他最是无奈……其实不用说朱徐两家,他们朱家不就已经来了一次吗!
朱元璋生了二十几个孩子,分封各地,镇守天下,设想挺好的,结果遇上了朱允炆继位,瞧着叔叔们难受,大肆削藩,闹出了靖难之役。
有些事情,本就没有办法。
此时徐皇后也叹息了口气,扭头看向朱棣,“陛下,有些话也不妨说出来。”她顿了下,看了看徐景昌,又看了看徐钦。
“一场靖难之役,徐家险些断了希望。一想到增寿……我这心里头,就跟刀扎的似的。老三说得对,人丁繁衍,子孙众多,这是好事情,可要是没有个妥当安排,君臣兄弟,手足亲朋,自相残杀,亲者痛,仇者快。到底不是个办法啊!”
这话也就徐皇后能说,而且也必须她来说。
朱家三兄弟早有夺嫡的苗头,虽说现在已经化解,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未必就不会重新爆发……而下一代人更要有个妥当的办法。
还有宗室改革虽然迈出了关键一步,依旧有太多后续的事情,需要处理。
“哎,既然如此,咱们不妨好好商议一番……你们看,皇室宗亲,到底要怎么安排,才算妥当?”朱棣环视一圈。
巨大的压力落到了大家伙头上,而首当其冲的正是太子朱高炽。
“父皇,如果一定要说,孩儿以为。分封宗室的弊端。在于割裂天下,削弱大宗,造成手足兄弟之间猜忌,酿成后患无穷。”
朱高炽的这句话道破了分封制的弊端。
人们常说嫡庶有别,而事实上更有用的是大小之分……就拿朱棣来说,他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嫡子。
但是在朱允炆继承皇位之后,他就是小宗,和庶出的宁王朱权、蜀王朱椿、代王朱桂没什么本质区别。
所以执着于嫡庶尊卑,是彻头彻尾的糊涂。
除了能继承家族地位的儿子之外,其他兄弟都是小宗。反倒是朱允炆,他是朱标庶长子,可他登基之后,他这一脉就是大宗。
朱棣靖难成功,在宗法上面,是小宗并大宗,道士皇帝朱厚熜就是据此,把朱棣从心爱的太宗抬高成了成祖。
朱高炽说分封制弊端,就是作为大宗的皇帝一脉,理该掌握天下,可要是一代一代分封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从大宗的财产中拿出一些,久而久之,大宗削弱,撼动皇权,削藩的提议,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朱高炽的话,似乎触动了朱高煦,他突然道:“父皇,大哥说了他的意思,孩儿也想补充两句……孩儿做生意,手里捏着的是钱财,孩儿最忌讳的就是分裂钱财。”
天啊,朱老二居然赞同朱老大的意思!
朱高煦继续侃侃而谈,“干成一件事,就必须投入足够的钱财……如果把孩儿的这份产业,分给几个儿子,他们能同心同德还好,可要是兄弟内斗,不免互相掣肘,彼此内斗。虚耗财富,只会一事无成。”
听到朱高煦这么说,徐皇后可是感动坏了,“老二,真是不容易,难得,太难得了。”
朱棣同样感慨点头,“老二,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明白了治国的艰难,父皇心里高兴,真是高兴啊!”
朱棣感慨道:“咱们都是一家人,畅所欲言,都把心里话说出来,此事要怎么办,一定能商议出个结论。”
朱棣倍感欣慰,他先问朱高炽,“老大,你说说看。”
朱高炽沉吟道:“父皇,老二说了,做生意不能分散财产,放在分封宗室上面,也不能削弱大明朝廷。”
朱棣点头,却又道:“你说的不错,可如何才能不削弱大明,还能分封宗室?”
“自然是分封去海外。”
一直没说话的徐钦突然开口了,他就是在海外转了一圈,感触颇多,此时讲出来,。那是头头是道。
“陛下,要让臣说,夏商周三代的分封,皆是将宗室分封到外面,拱卫大宗……如此一来,三代的国祚都远远超过三百年。彼时天子宗室,不畏艰辛,披荆斩棘。开拓莽荒,勇斗蛮夷。如何后世历代宗室,只能留在国内坐享其成,似乎没有这样的道理。”
徐钦继续道:“臣在海外所见所闻,虽说海外不及大明富庶,但也有些颇为繁华之地,如果能分封给宗室,拱卫大明,岂不美哉?而且以臣观之,这些地方还有个好处。”
“什么好处?”朱棣好奇道。
“陛下,这些地方虽然富庶,但人丁有限,又远隔重洋,将宗室分封过去,永远不担心他们会造反,夺取大宗江山!”
朱棣猛地吸口气,能杜绝小宗并大宗!
这样一来,既能分封宗室,又永远不会有第二次靖难之役……
“说得好,说得好!”朱棣大喜道:“今天咱们聊得畅快,徐景昌,你也说说,这事能不能干得成?”
喜欢我的姑父叫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