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狼烟晚明 > 第19章 巡按

第19章 巡按(1 / 1)

第19章巡按

监察御史与知县同级,都是七品官。但比起一县之尊,实际地位可谓天壤之别。

不说大明同品以京官为尊的官场通例,监察御史品阶虽低,但实权极大——“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内,两京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外巡按,清军、提督学校、茶马、巡漕、巡关、攒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总而言之一句话,天下没有他们骂不了的人、更没有管不了的事!尤其是每年八月出外巡查时,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知府以下均奉其命”!

知府可是四品啊!

四品?呵呵,乖,听话!

懂?

别说四品,就是一二三品大员,也都给我老实点,否则参你没商量!哪怕是捕风捉影,骂你个狗血淋头你也得乐呵地接着!

监察御史的奏章,谁也拦不住:不仅不需要走通政司的寻常路,可以直达圣上,而且,有“闻风奏事”的专权——听到小道消息就能随时随地向皇帝打小报告,还不需要为真伪负责!

这是个所有官员都要巴结的美差。

但自恃“圣眷正隆”的杨明桢不吃这一套。

初出茅庐的一介书生,如果及早碰壁,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误打误撞地走了大运,则很容易跑偏了。杨明桢便是如此。

都察院——俗称御史台,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编制合计一百一十人。要从其中再选拔二十一名巡按御史于每年八月代天子巡狩各地: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辽东、甘肃及十三行省各一人。跟今天的中央巡视组有些相似,不过,权力更大。每位巡按都要由都察院推荐两位候选人供天子选择——被选中者可谓一步登天:其汇报对象不再是都察院本部,而是圣天子本人!

这一年,杨明桢毫无意外的被道宗皇帝点了巡河南道。民间有“八府巡按”之说,其实是被影视剧忽悠了,扯淡,根本就没这么个官。大明的行省,不少被划成八个府,但也有不够数的,也有超过的。八府巡按几个字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威风八面,脑残影视剧采用了,然后,误导加倍。

杨巡按踌躇满志,骑上头黑驴就奔赴河南。巡按权力大,地位高,但职别低,与知县同品,坐骑的标准只能是驴——不能超标,啥级别啥待遇古今同理,这叫儒家文化礼仪之邦!小杨同学还给自己刻了一方“效宣”的印挂在腰际。

众人都知道,这位少年得志是以“强项令”的典故激励自己。东汉光武年间,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家人杀人,董宣要秉公执法。那家伙也怕了,湖阳公主又护短,把这厮时刻带在身边,觉得一个县令又能如何?没想到被董宣在大街上公然拦住公主舆驾,把仗势欺人的奴才拖下车当街格杀。公主跑去找刘秀哭诉,刘秀作势要棰杀董宣给公主出气。董宣慷慨陈词:“陛下要做中兴之主,而纵奴杀良,何以理天下?臣请自杀!”言毕以头击楹(柱子),血流满面。刘秀忙让小黄门拉住,打圆场说:“你给公主赔个不是吧。”董宣坚拒,小黄门硬按,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雄才大略的光武帝哈哈大笑,遂赐“强项令”之名!

btw,愚以为,复兴汉室,昆阳之战亲帅三千虎狼逆击十万雄兵,阵斩王莽上将军,追亡逐北五十里,敌尸拥塞得黄河水为之不流的光武帝才堪称“雄才大略”。而很多人却把这四个字用在武帝刘彻身上——汉武帝、汉光武帝,一字之差,前者败光了文景家底、天下户籍减半、发明告缗制度(发动百官百姓相互告密,告密的赏被抄没者家产之半、知情不报者同罪)、逼死儿子杀掉老婆、成天提心吊胆怕别人用巫蛊之术谋害自己……就这么一个货,也配用这四个字?我呸!

杨明桢到了河南,不负圣望,从河工入手,吃住在黄河大堤上,不仅每一方土石的工作都亲自计算、每一粒粮食的分发都亲自过手,还真让他抓到个几乎和董宣那出戏一模一样的典型。

河督管河道,但要有人监督啊,道宗皇帝派了御马监的太监曹喜旺监河工。不仅监督工程,一干所需的钱粮物资也要由这位河监发放。曹公公在开封府听戏快活兼等着收银子,让干儿子曹福代自己监工。这曹福胆大包天,贪污什么的不说了,后来心肠越来越黑胆子越来越大,竟把河工们吃的粮食倒卖了大半。骑驴巡堤的杨大人发现苦力们在啃树皮,怒了!

后果很严重:骑马坐轿的大人们当场跪了一地,杨明桢直接在大堤上露天公审。曹福本身不是太监身份,不能算圣上的家奴,所以小杨同学招呼起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一通大刑流程走下来,这曹福让招啥招啥。

小杨同学不忍心一刀砍死浪费了活教材,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判了站笼,在大堤上现场展览——每个官员都要过来参观,看完还得写反腐心得、每个苦力都可以过来啐一口再叩谢皇恩浩荡为民做主……十几天下来,把曹福活活给站死在施工现场!同时“就便拿问”了知县、回京复命后更是参知府、参河督、状告曹公公:“奏黜贪刻者百余人、罢不急之征十余事、招复流民发廪赈贷,多所全活”……

圣上龙颜大悦:有这么个愣头青替自己办难事,布天恩,简直太开心了,倍儿爽!

巡按御史的巡期一般是一年,巡视的地方也相对固定。道宗懒,但可不傻,好容易逮到个信得过的便宜人,还不可劲儿使唤?次年七月回京复命,当面褒奖完,赏了些零碎,直接打发去巡盐道了。小杨同学再次不辱使命:硬是给朝廷抠出来近百万两的银子!再然后,兴冲冲去巡辽东了……

辽东是军事重地,杨明桢在这里熟悉了军务,也对大小军头们的各种“花头”了然于胸。

当然,这几年下来,杨明桢得到了道宗皇帝的青眼,同时——也把几乎能得罪的同僚都得罪了一个遍!最后得了个“倔羊”的外号。

圣天子开心,杨明桢仕途固然一帆风顺,可自己的生活却一直很拮据。跟海瑞那种旷世奇穷相比,固然会好上一些,但几十年下来,直到他官至三品大员,就连日常的饭食,与正常的七品知县(当然不是罗咏昊那种哈)相比都差了不少。家人子弟更没落到什么实惠——夫人竟要做些纺织补贴家用,大着肚子被纺车绊了下,小产,二儿子夭了。

道宗心里非常清楚地知道杨明桢是一根筋,哪怕犟脾气上来非要跟自己过不去,顶多骂几句,也不会真计较。甚至私下里很欣慰,能够有杨明桢、李玉庭这样的几个家伙辅佐自己。当然,我们不能用今天的平等(好吧,理论上,相对的哈)身份观念去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关系,在圣天子眼里,所有臣子,都是为自己服务的私有“用品”:你可能会很喜欢一把椅子,但你不会因为坐得舒服,就对那把椅子产生什么感激之情!圣天子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中庸之道才是王道,既要有忠臣,也要有“不怎么严于律己时刻狠斗私字一闪念、但很有能力”的那种能臣替自己办大事,这两者相互制衡,缺一不可。后世的崇祯,便是最具说服力的反面教材:让东林党那帮伪君子一手遮天,看起来一个个都是道德模范,好吧,“众正盈朝”了不几年,烈皇自己自挂东南枝了。

等到道宗皇帝驭龙宾天,庄宗皇帝继了大统,杨明桢的好运便到了头。早在朱祁钧*在东宫当太子时,杨明桢便参过詹事府的少詹事“跋扈”,很多诸如此类的小别扭由来已久,加上遭众人记恨,新君即位这个好机会怎么能放过——新皇帝当然要用自己人,位置不空出来怎么安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于是大家一起骂倔羊:替圣上分“忧”,捎带着给新君留个好印象保住自己的官椅,一箭双雕啊。好在庄宗也不是个昏君,心里知道这家伙就是倔脾气,便打发到南直隶做户部尚书。名义上升了官,实际上是眼不见为净,给个虚职让他安生养老吧。

因为有辽东“清军巡关”的经历,那些军头们惯耍的小花招杨明桢无不了然于胸,接到榆林府的边报抄本,一眼便看出了破绽:啥?“营中的马匹草料不足,又遇到马瘟,多有倒毙?”

我呸!

马是官家的,死了你们会心疼?官营的马场以良马的价格买劣马报花账、边镇将领除了私养一两匹逃命用的快马巴不得每年成批的报死马大家多分银子、小兵们平常就变着法的贪污马料,把马折腾死了大家吃肉打牙祭!你们现在这个铺垫是为以后败了拿死马说事!

不废话,老子要参他们:这场仗,不仅铁定会输,而且,会输得很难看!老臣反正除了看邸报就是喝茶,正闲得蛋疼,圣上您要是信得过,老臣原意亲自去陕西盯着这帮丧尽天良的狗东西!

事实证明,输的是老杨自己,输得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当然,这是后话。

*道宗、庄宗、包括皇帝名字代表辈分的金木水火土偏旁部首,仅仅是为故事情节而设。有时情节需要,把几任皇帝的事揉在一起,莫较真。凡是文中直接提到的真实帝号,如万历,武总等,都是确有其事、道宗,庄宗等虚构帝王时,都是几任帝王的事掺于一人之身~不过,除了人名,绝大多数事件都是确实发生过。

喜欢狼烟晚明

最新小说: 再世骄子 帝女倾城:逆天妖后斗邪皇 在仙途 重生之乱世佳缘 帝国再起之全面战争 混在帝国当王爷 嫡女有毒:冠宠皇后 玄冥扇 大唐第一村 金牌驭魔师:一品毒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