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引诱鲍信率军深入重地,而后四面围杀,鲍信抵挡不住,为贼所害。】
【王恪得知此事之后,便点起东郡之兵,星夜前往寿阳之地助战。】
【这一次。】
【他以李典、乐进为前驱,一战击破黄巾贼主力,又追赶贼兵,直到济北,贼兵抵挡不住,纷纷倒戈归降。】
【之后。】
【王恪将降兵编为前部,四下攻打其他贼寇。】
【借助着王恪赫赫威名,再加上降兵在前,兵马到处,其他贼寇纷纷归降。】
【不过一个月时间。】
【拖家带口的贼寇们,归降王恪者,约摸三十万,加上其他的男女老幼,共计一百万人。】
【见此情形。】
【王恪便选择其中精锐之人,号为“青州兵”,编制三万人,其余尽令归农。】
【也正如此。】
【王恪的威名日益强盛。】
【消息传到长安。】
【经过朝中诸多清流士大夫提议,董卓捏着鼻子,册封王恪为镇东将军。】
【久而久之。】
【王恪在东郡稳住脚跟。】
【这时,孙策等人前来投奔,王恪热情接待,并且将之安排在东武阳一带,防备贼寇。】
【又过了几日。】
【有叔侄二人来投王恪。】
【叔侄二人皆是乃颍川颍阴人,叔叔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旧事袁绍,如今弃了袁绍,来投王恪;侄儿荀攸,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王恪。】
【当下,叔侄二人同来面见王恪。三人纵论天下大势。王恪折服于荀彧的谈吐和对于天下的分析,紧紧抓住他的手,说道:“此吾之子房也!”】
【而后,王恪便册封荀彧为行军司马,荀攸为行军教授。】
【又过了几日。】
【有一将引军数百人来投王恪,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则,此人本是鲍信手下,感念王恪为鲍信复仇,故而赶来效力。】
【王恪见其人弓马熟娴,武艺出众,命为点军司马。】
【因此,王恪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
【话分两头。】
【再说那河东一地,名为白波谷,谷中有黄巾军残部,名为郭太,骁勇善战,趁着董卓乱政之际,在此招募兵马,聚众十余万,突然攻打太原,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