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军阀 > 第三百二十一章 总动员

第三百二十一章 总动员(2 / 1)

明军中军大帐内,刘衍、杨国柱、王朴、曹变蛟、李辅明几人小声议论着,对面,吴三桂、马科、唐通、王廷臣坐在一起,也是低声说着什么。

白广恩和左光先则是眉头紧锁,二人都没有说话,不过目光却停在洪承畴的身上。

此时洪承畴微微皱眉,从桌案上拿起一份情报,正是吴国金带人冒死带回来的那份。

“诸位!”

众人纷纷看向洪承畴,大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这份情报是青莱镇刘总兵部下带回来的,事关重大,所以本督一大早便将诸位请来,共同商议对策。”

随后洪承畴便将清军大肆打造火器,准备倾全国之力来战的情况说明了一番,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很不好看。

吴三桂先是惊讶,紧接着便眉头紧锁看向刘衍,想不到刘衍麾下竟然有如此得力的夜不收,可以打探到这么重要的情报。

这时马科说道:“督臣,这份情报上说,奴贼在沈阳和辽阳打造火器,深入敌境这么远,消息可靠吗?”

洪承畴没有说话,而是看向刘衍。

刘衍早就看不惯马科那阴阳怪气的样子,再加上马科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逃跑将军,于是便怒怼道:“本镇提供的情报都是十分可靠的,当然如果马总兵不想信,也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今日的军议马总兵就可以不参加了,请便!”

马科猛地站了起来,恶狠狠的瞪着刘衍,刘衍也不甘示弱,缓缓站

起来,冷声说道:“怎么?马总兵不服?本镇陪你出去练练如何,又或者,咱们各自集结兵马,当着督臣和诸位将军的面,演练一番!”

马科怒气冲冲,却又不敢再说下去,刘衍那双利刃一般的目光,已经让马科心中发虚了。

此时马科脸红脖子粗,僵持在那里一言不发,众人见状纷纷劝解,吴三桂一把拉着马科坐下:“马总兵不要动怒,刘总兵提供如此重要的情报,大家一起商议才是,都是为了军中故事,谁也没有私人恩怨,不可伤了和气!”

马科哼了一声坐下,刘衍的脸上挂着一丝冷笑,也坐了下来。

洪承畴见状先是佯装训斥了刘衍、马科两句,二人纷纷抱拳赔了不是,然后洪承畴便说道:“刘总兵向本督上报这份情报的时候,便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随后洪承畴便命各部立即准备麻袋装土,准备盾牌和盾车,多装备火器等等。

众人都是牢记在心,就连马科、唐通等人也是如此,毕竟刘衍的战功在这里摆着,此时大明论起火器的行家,刘衍决定是头筹。

“好了,今日军议就到这里,诸位快些回去准备,明日大军继续前往宁远城!”

与此同时,在大明各路入援大军浩浩荡荡由向宁远城进发的时候,在满清都城盛京,也就是沈阳城,皇太极等一众满清酋长也在为锦州战事争论不休。

满清在大明的细作无孔不入,再加上

大明各地商贾吃里扒外,以至于不断有情报传来。此番明军各路入援大军的大概人数、兵种构成等等,都陆续送到了皇太极的面前。

从皇太极以下,清廷对情报一向重视,情报收集也非常详尽,大明有哪些重要将领,哪些重要官员,倾向如何,能力如何,都有一一记录在案。

他们的情报传递,主要由天津等地进入辽东半岛。不过此时辽西一带,大明边军也加强了戒备,各处都在严防细作,又不断有明军集结,所以此时清廷的情报传递也变得很不易。

刘衍所部青莱镇新军的情报,更是清廷重点关注的对象,很多关于青莱镇新军的消息呈报在皇太极面前。

在这些情报之中,刘衍兵力约有八万数千人,其中骑兵一到两万人,还有庞大的车营及炮营,内中火炮数目不详,估计不会少于一百门。

“刘衍来了吗?”

对于刘衍,此时满清上下都极为重视,皇太极连连召对众臣齐聚崇政殿议事。

就连在锦州前线的多尔衮、济尔哈朗等人也被紧急召回,便于皇太极询问前线之事。

崇政殿上,一众大臣都在恭维皇太极制定的锦州战略,此番明国果然倾九边精锐而来,只要此战围点打援成功,歼灭了明军主力,此后天下将任由大清铁骑驰骋。

皇太极却只是摆摆手,只见他脸有忧色,说道:“明军浩大,此番崇祯是孤注一掷,将明国所有精锐都

调来了,绝不可轻敌!特别刘衍率领的青莱镇新军,兵势极壮,介时锦州之战,定有一场苦战。明国还好,我大清却输不起,此战若败,则我大清必有灭族之祸,如何应对。众卿一一道来。”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久在前线,最知道锦州当地的情形。他们围困锦州时,蓟辽总督洪承畴。就组织了数次蓟辽援军往救。虽然暂时失利退却,聚集在宁远城观望。但前线的清军应付他们,也有些吃力。

更何况现在更有二十多万明军即将到来,还有威名远播的青莱镇新军在,洪承畴手中已经有了足够的筹码,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都感觉压力极大。

二人都希望皇太极尽快派出援军,总兵力最好不要少于二十万,特别是济尔哈朗,更是直接建议皇太极御驾亲征。

济尔哈朗大声说道:“我军盘据锦昌堡、乳峰山一带,前有明营,后有锦州之敌,此为腹背受敌之势。洪承畴几次往救,每每自南山向北开炮,祖大寿则从锦州城头向南开炮,我军前后被击,无地容身,然不扎营二处,又无围困之势。现洪承畴赶回关内搬来了明国大军,我前线大军兵力不敷使用,形势非常凶险!此战关乎我大清国运,奴才恳请皇上,御驾亲征。”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此时四十余岁,在满清素有处变不惊、有勇有谋、谨慎稳重之议。现在就连济尔哈朗都这样说了,可见

锦州之势确实危急,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不过济尔哈朗要求皇太极御驾亲征,还要求锦州的兵力不得少于明军,在殿中众臣看来,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嫌。毕竟自从萨尔浒之战以来,清军对战明军一向是以少胜多,数百清军就敢进攻数千明军,而且还能战而胜之,这样的观念已经深入满清文武大臣的骨髓,轻易是改变不了的了。

而现在济尔哈朗要求前线总兵力不要少于二十万,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众人的攻击非议,济尔哈朗耐心解释道:“今时不同往日,明军战力不可小视。我大清兵围困锦州来,攻打锦州,松山,杏山各城不下百次,红夷炮狠打,挖掘地道,火药炸城,明军都死战不退。辽人守辽土,他们奋战之心,不会少于我大清勇士。现在明国二十数万精锐到来,更有刘衍这种狠人在,岂可等闲视之?要知道输了,我大清就有亡国之忧,怎可轻慢小视?”

殿内众人都是沉默,连非议最响的豪格等人,都是闭口不言。豪格即使没与刘衍交过手,但是刘衍的战绩摆在那里,虽然豪格看不起多尔衮和多铎,但是并不否认他们二人的能力,连他们二人都在刘衍手中几次吃大亏,可见刘衍新军的强悍。

虽然清军围困锦州,并不是真想攻下城池,不过从崇德五年起,清军多次攻打松山诸堡,有时假打,有时真打,

都可看出辽军与往年大不相同,洪承畴任蓟辽总督以来,确实有自己的一套,现又有无数明国九边精锐到来……

面对济尔哈朗的请求,皇太极只是摆摆手:“朕知道了。”

接着皇太极问道:“朕只想知道,若明军二十数万援兵到来,我大清如何应对?”

多尔衮说道:“只要皇上御驾亲征,盛威之下,明虏定然灰飞烟灭。”

皇太极双目一冷,又转到了济尔哈朗头上。

济尔哈朗从去年起,奉命到锦州一带与明军作战,也是竭尽全力,了解锦州各处情形,也非常关注大明援军的动静。

对洪承畴此人,他仔细了解过,知道他很有战事阅历,在辽军中很有威望,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人手,现在更加上威名赫赫的刘衍,他更慎重了。

想了想,济尔哈朗说道:“明国兵力雄厚,粮草也充足,对付他们,需以谨慎之心,奴才在锦州时,也实地了解过锦州各处地势。”

在他请求下,皇太极在崇政殿展开了一副巨大的辽西舆图,同样绘制精确,连皇太极,还有殿内众臣,都围绕舆图前观看。

济尔哈朗说道:“我军细作早己探明,洪承畴的救援方略,就是与祖大寿商定的‘建立饷道,步步为营,边战边进,解围锦州’之策。洪承畴这人谨慎,两年来,他自宁远数救锦州,每次都是集兵一处,逼以车营,不言轻战,若到时他还是集兵一处,我大清

就有可趁之机。”

他指着舆图上,松山堡、杏山堡、塔山堡几个城池,说道:“明国的粮草,多集于杏山与塔山等处,到时我大清军,可在松山和杏山间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可如在锦州一样,挖掘长壕,隔断明军联络,使锦州、松山、宁远成为三个孤立的城堡,无法相互援救,这样一来,明军定败。”

殿内众人轰然议论,都觉得镶蓝旗主这方略很高明,很有可行性。

皇太极只是摇头,说道:“若明军只有洪承畴一人,此略可行,然现有刘衍在,他们定然重视粮道。光是刘衍一人的兵马就有八万多人,刘衍的建议,定可得到大部分明将的支持,就连洪承畴都会重视起来,此举怕是不行。”

殿内众臣同声叹息,这些年众人对刘衍都下苦心研究,知道刘衍这人,重视粮道到了变态的地步。连自家的辎重营,往往有随军食用一到几个月的粮草,想断他粮道?难!

皇太极久久看着舆图上的杏山堡,冷笑道:“不过,断其粮道,还是可行的!”

看众人不明白,他说道:“我大清方略,可分两步而行,若明军还是如洪承畴之略,且战且守,云集松山,我军就趁机偷袭后路的杏山、高桥、塔山诸城,断其粮道。若其分兵,一一驻守杏山、塔山等处,我大清则效萨尔浒之策,将他们各个击破。他们一一分守各处,兵力薄弱,我大军可乘

之机太多了。”

皇太极的话,点燃殿内各臣的兴奋处,众人七嘴八舌的献计,各蒙古旗主言可不断的夜袭,奔袭,袭其粮道,让其疲于奔命。

各满洲旗主则言,可引诱杏山,松山等处的明军出战,不断的设伏,将他们一一消灭。

毕竟明军战力这些年虽有长进,但野战方面,还是短于清兵的。来回多次后,定然让松山、杏山等处的明军疲惫不堪,若他们不想再出城野战,粮道防线,等于荡然无存。

各方兴致勃勃中,皇太极看向多尔衮,济尔哈朗:“睿亲王、郑亲王。”

二人忙道:“奴才在。”

皇太极说道:“援军之事,你等不必忧心,你二人这就回到锦州去,在西王宝山下、汤河子边筑堡,以为日后攻打杏山等屯兵要处。务要捕杀明军斥候,特别刘衍军斥候,不让其发觉意图!”

“明军援兵到达宁远后,可猛攻锦州、松山各堡,红夷炮日夜不停轰打,务要逼迫明军加快进军。其大部到来,可在杏山等处设伏,引诱其军交战,务要挫其锐气!”

多尔衮,济尔哈朗恭敬领命。

多尔衮心中嫉妒,皇太极谋略,就是胜过自己一筹,若是锦州再胜,以后大满清内,怕再无自己容身之所。

此后满清君臣仔细商议,推敲锦州之事。

随后军议结束,皇太极诏令为锦州前线集结援军,按照皇太极的诏令,满蒙汉各旗,凡是年十五岁以上的男

丁,不管是正丁还是余丁,全部都要出征。

十天之后,皇太极亲自率军驰援锦州前线,倾巢而来。

喜欢明末大军阀

最新小说: 逆天萌宝:绝世娘亲倾天下 三国请回答!崩坏的三国演义 我在大唐开当铺 全民领主:开局打劫李世民 魏末多少事 下堂医妃要休夫 武布中华 大漠女儿郎 假太监:女帝把我宠的怀疑人生 王爷,奴家真的是穿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