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泡菜此前的经济很差,很多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都是最近二十年才陆续建起来的。
加上高层悉数照抄大明作业,以及任劳任怨的普通百姓勤劳肯干。
使得泡菜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根据昊菁皇帝对其税收的估算。
应该达到每年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经济增速,几乎堪称是亚洲第一。
即使是大明帝国,经济年均增长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
沿海城市与内陆的各省省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倒是很好,拖后腿就是没通铁路,航运又不便的内陆山区。
昊菁皇帝提高城市人口的年收入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百姓们进工厂加点班,多赚百分之二十是很容易的事情。
不愿意进城的农户就靠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收入,除非种对了市面上卖得好的作物,否则势比登天。
这也是昊菁皇帝下令人口多的内陆省份,都要大力移珉的主要原因,留在老家,再过二十年,这些农户也富裕不起来。
换个地方种地,也不不需要啥手艺,自家所拥有的土地可以达到五六百亩,甚至上千亩之多,农户想不富裕都很难。
移珉的重点就是拥有十亩地以下的贫农,移珉一方面是快速消化新属地,另一方面也是在准确扶贫。
昊菁皇帝认为,大明帝国要想尽快成为领先于世界的发达国家,一个硬性指标就是实现“三有”!
对于第一产业,要求农户都有百亩以上的土地,一户人家最好拥有上千亩,变成私人农场。
只要农户拥有的土地足够多,收获就足够多,在前期大幅度减免农税的情况,脱离贫困就是两三年的事情。
他们因土地而贫穷,也应该因土地而变得富裕起来。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没规定过农户不能变成地主。
失地的地主就是佃户,地多的农户其实就是地主。
跟太祖皇帝一样,昊菁皇帝认为农业为固国之本。
朝廷要想府库充裕,前提条件就是农户要吃饱。
农户吃不饱,甚至饿肚子,不光会直接影响岁入,还会导致大规模叛乱。
反之,连最穷的农户都变得富裕起来,大明帝国没理由不便得更加强盛。
移珉也是为朝廷减轻负担,在本土,北方容易发生旱灾,南方经常发生水灾。
风调雨顺还好,天灾频繁的时候,岁入的那点粮食还不够赈灾的。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