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万。
一旦大规模战争爆发,昊菁皇帝可以调动二十万正规军加五十万预备役,合计七十万大军投入战斗。
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术得当的情况下,投入这个规模的兵力基本足够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七十万人能收拾对面三四百万人!
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拿出这么多兵力跟大明帝国对打?
数量倒是能凑足,质量就呵呵了,七八成得是拉来的壮丁。
昊菁皇帝现在对一百万正规军的规模基本满意,不算海空军的话,平均下来就是一百多人养一个兵,对朝廷的负担并不大,完全可以承受。
真碰到难堪的硬骨头,还可以雇佣倭军为自己打工,他们的性价比可是超高。
大明王师只负责制空、装甲突击、炮火掩护等方面,让倭军步兵去钢正面很合适……
考虑到西征部队凯旋而归的时间,昊菁皇帝已经把阅兵式的时间延后到了两年以后。
同时邀请柯尔贝等人参加,若是情况允许,最好可以看到路易十四与威廉三世来到东方世界参观考察。
尽管一些行事文件在昊菁皇帝看来不甚满意,但柯尔贝已经决定完全照抄明帝国的各种书面文件了。
譬如对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发展规划,进出口贸易准则,科技创新扶持与鼓励办法等等。
带回去就让下面直接抄作业,抄还能抄错的话,干脆就别干了!
以前法国本土遍地都是贵族的地盘,国王非常难以直接管理。
等到获得整个西班牙本土、半个英格兰,以及北美的广袤土地之后,路易十四就将部分封地以换购几倍海外土地的方式给弄到手了。
眼下至少在法国本土,各方面命令的实施难度已经大大小于此前了。
柯尔贝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能够让国王陛下实施第二次经济发展计划。
上次的效果就是让法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柯尔贝觉得这次可以让法国巩固世界第二的位置。
世界第二的名词很难堪?
柯尔贝并不这么认为,相反,这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成就。
哪怕在查理曼大帝时期,法国的国力也仅仅是世界第三而已。
第二在中东,第一仍旧是在东方世界。
毫无疑问,现在的排名比以前进步了一名。
名次越靠前,进步的难度就越大,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