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没赶上好时候,武清等地的叛乱来得太晚,清军已经于半个月之前便从永平府防区内的长城退出关外了。
纵使当时多尔衮所部没有退兵,由于出暖花开,畿辅地区已经解冻,受运河所阻,又难以征集到足够多的船只,骑兵根本无法顺利渡河。
若是双方联手,或许还能兴风作浪一段时间,光凭任何一路人马,都无法再在畿辅地区荼毒生灵。
为了把之前的损失捞回来,清军在与明军交战落败之后,凭借骑兵数量较多的优势,依旧在永平府一带流窜。
由于炮队与步兵损失极为严重,已然丧失了多半攻城能力,多尔衮便下令各部以洗劫乡村为主。
王在晋为保存实力,加上需要提防宁远一带的清军,不敢轻易派骑兵与入关清军决战,只能任由多尔衮所部在永平府境内恣意劫掠。
对此,某太子全当没看见,也不会下旨斥责甚至罢免王在晋,这片地方就当是送给辫子的大礼包了。
只要辫子的活动范围在梨河以南、潮河以东地区,明军主力就不会再次出动。
大军出动一次,哪怕不打仗,也需要上百万两银子和相应的粮草。
再坚持两个月,倭军便可以发动第三次春夏攻势了。
与其让明军主力兴师动众,还不一定能抓到机动性极强的辫子,还不如将这笔钱留给倭军登陆之用。
你们不是喜欢抢么?
这好办!
你们秋冬抢过去的东西和人畜,倭军春夏时节再抢回来!
虽说来回折腾比较费时费事费钱,可总比让辫子彻底消化了要好。
对于辫子骑兵部队,明军根本没有围追堵截的兵力和能力,战斗力也相差很多。
某太子就不会花那个冤枉钱,被抢了就相当于丢一百块钱。
立刻出兵想要抢回来,就等于又投进去一百块钱,甚至更多的钱,无形中损失金额就更大了。
按兵不动,那辫子最多只能让自己损失一百块而已。
尽管兵部尚书王家彦一再上奏,撺掇某太子出兵驰援永平府。
对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某太子根本就没多大兴趣。
照此看来,辫子往后年年都会叩关,难不成王师主力年年都得四处打补丁?
想攒钱攒粮北伐,就必须戒急用忍!
年年都跟辫子死打硬拼,银子和粮食最后都剩不下。
只有大举北伐,才是根除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