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代晋 > 第一一五章 北伐余波(续)

第一一五章 北伐余波(续)(1 / 1)

桓大司马的此次北伐,一开始便被朝廷和世家大族以各种理由搪塞阻止。其中的原因很简单,那便是,这次北伐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都对大晋朝廷不利。

桓大司马若是北伐成功,夺取了燕国国都邺城,甚至灭了燕国。则立下如此大功之后的桓温便将声望高涨,实力倍增,朝廷还怎么压制住他?他依然是丞相和大司马之职,位列诸王之上,还怎么褒奖他的大功?除了赐九锡之外,怕是没有别的方式了。

赐九锡的下一步便是禅让皇位。这是众所周知的程序。桓温的目的便在于此。

然而,桓大司马失败了,声望和实力俱损。这似乎是缓解了朝廷的压力。但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桓大司马是不会甘心自己遭受的失败的。这次失败的后果一样的可怕,甚至更可怕。

北伐胜利,起码所有人都知道桓温下一步要干什么。而失败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桓温会挽回威望,但却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一头大象即将挥舞鼻子在瓷器店里发飙,不知会造成怎样的破坏力。甚至恼羞成怒之下,连整个房子都会被拆了也是有可能的。

鉴于此,侍中谢安和王坦之王彪之等人商议之后,上书朝廷,请皇上司马奕下旨安抚桓温,以稳定他的情绪。朝廷在十月底甚至派出了专门的慰问人员前去慰安桓温,表示桓大司马劳苦功高,胜败乃兵家常事,桓大司马切莫因为此次兵败而自责。这次北伐已经展现了我大晋的威风,已经打的很不错了。若不是天时不利,秦人偷袭之故,根本不会失败。说桓大司马养精蓄锐,做好准备,下一次一定成功云云。

总之,为了安抚桓温,大晋皇帝司马奕和王谢大族为桓温找了许多理由,让桓温能够下台阶。就是不希望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不希望看到桓温为了挽回面子而做出破坏性的举动。

可是,这一切并没能让桓大司马感动,相反,却被桓温视为了一种羞辱。

大司马参军郗超看着朝廷赏赐的满院子的慰问品,金银玉器等物时,只说了一句话,便让桓温破了防。

“看起来,桓公在朝廷和王谢诸位眼里,是个需要安慰的失败者了。在他们看来,此次北伐兵败,是大司马的过错无疑了。”

桓温知道郗超的意思。朝廷在北伐之初推三阻四,竭力阻止。现在自己败了,朝廷这番作为,便是将责任全部推到自己头上了。看起来是慰问,其实是一种羞辱。此次北伐兵败的黑锅,王谢等人是要自己一个人背负了。他们似乎生恐天下人不知道似的,大张旗鼓的来慰问,其实便是一种变相的落井下石。

桓温这一生,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了太多。北伐兵败虽然令人不快,但是要想桓大司马因为这场败仗而彻底萎靡下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想要通过北伐的胜利提高自己声望,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的事已经成了泡影,那么便换一种方式来挽回局面。认输是不可能的,承认失败也是不可能的。

桓温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甩锅。自己绝不承认北伐失败是自己的责任,这个黑锅自己不背。

十一月初,桓温移镇广陵。随后便命大司马参军郗超前往京城建康,说要当着群臣的面解释此次北伐兵败的缘由,以正视听。

郗超代表桓温解释了整个北伐的过程和决策,最终将北伐战败的责任归咎于豫州刺史袁真头上。

郗超上奏言道:大司马进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所向披靡,收复大片失地。当地百姓无不壶浆箪食以迎王师,当地官员无不出城投诚,加入北伐作战之中。故而才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攻到坊头。

而来时运兵运粮的水路干涸,导致水路不通,粮道断绝的事,桓大司马其实早就有预料,并且也早有对策。对策便是命豫州刺史袁真率三万兵马打通石门水道,作为第二条运输后勤物资补给的通道。

然而,袁真率豫州兵马三万,在燕人主力被大司马主力几乎全部吸引的情形下。在石门守军只有不足三千人的情形下,却迟迟未能占领石门,未能打通水道。这是袁真的阳奉阴违所致。他本可以在半个月内拿下石门,打通水道,结果近两个月时间都未能得手,这已经不是懈怠无能了,而是故意为之,故意掐住北伐大军的咽喉,其目的便是要让大司马北伐失败。

郗超甚至还说,桓大司马怀疑袁真受人指使,否则他断然不敢这么做。联系到桓大司马北伐出兵之时,朝野一片反对之声,各种劝说拦阻。桓大司马怀疑朝中有人通过袁真之手破坏北伐,导致失败。要求朝廷降罪袁真,并彻查此事。

郗超这一番话,令司马奕和朝中群臣大惊失色。他们意识到桓温不但要将责任归咎于袁真的头上,还要借题发挥,将此事变成一个惊天阴谋,借此机会铲除异己。

桓温这么做,自然是要挽回尊严和颜面,在对外作战失败之后,对内立威。

谢安王坦之等人即刻会商,一致决定绝不能容许桓温这么做。但是完全否认桓温的甩锅行为,那会进一步激怒桓温。为了让事情有个降温平息的机会,只能采用折中之策。

数日后,朝廷下旨,贬豫州刺史袁真为庶人,责其石门进军不利导致北伐大军不得不因断粮而撤退,当负北伐兵败之则。于此同时,王坦之见了郗超,他隐晦的告诉郗超,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北方大族并不认同桓大司马认为袁真背后有人指使的判断。倘若桓大司马决意要查出什么幕后指使的话,倘若查不出幕后指使,桓大司马将无法解释他这么做的动机。

郗超明白,这是其他几大门阀联合了起来给予桓温的警告。他们不会允许桓大司马借题发挥,借机对任何一家豪门大族下手。一旦桓温这么做,便等于同他们为敌。那么事情的走向便不可控制。

当今之世,任何人得不到谢氏王氏庾氏等人的支持的话,要做任何事都难上加难。更何况桓温想要的是得到光明正大的禅让传位。桓大司马还没有到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实力雄厚的全部北方豪族的地步。即便他坐拥数州军事,也无法得逞。

就算他桓温将这些人全杀了,他也休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杀了谢氏王氏庾氏,桓温便是同天下人为敌。这几族名满天下,实力雄厚。那可不是动刀子能够解决的事。倘若武力便可解决问题,大晋也不是如今这般格局了。司马氏什么都不是,但因为有了各大世家的支持,便能坐稳宝座。

不过,所谓的追查幕后凶手只是郗超给桓温出的漫天要价的计策罢了。他们真正想要的便是甩锅袁真,让朝廷背书,将北伐失利的责任归咎于袁真。以挽回桓温北伐失败所丢失的颜面和声望。

现在,谢安他们已经给出了妥协,那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这便是郗超的诡诈之处。故意把事情闹大,逼迫朝廷同意贬斥袁真,这是一种策略。

十一月中,袁真接到了朝廷将他贬为庶人的圣旨,当即大怒。他大骂桓温卑鄙,骂朝廷无能。自己确实没有打通石门通道,导致水路无法畅通。但那并非是他袁真不肯用力,而是敌人早有防备,骑兵日夜骚扰,自己的兵马死伤惨重,根本没法完成任务。

自己曾请求桓温协助,但被桓温拒绝。在袁真的视角,这反而是桓温故意让自己的兵马全部被消灭在石门,让自己的实力大减的企图。

要知道,桓温早就对豫州虎视眈眈,江左诸州之中,豫州夹在荆扬之间。荆州兵马想要进建康,必须经过豫州。那是阻断荆扬两州军事交通的要地。

桓温要入主京城,必须要依靠荆州的兵马。单靠扬州等地兵马并不足以达到目的。而自己便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罢了。这一次是赤裸裸的陷害,意图夺豫州罢了。

袁真一怒之下,杀朝廷传旨之人,率军往北,占据寿春,举旗而反。

为了自保,袁真也豁出去了。他向燕国皇帝慕容暐休书示好,又向前秦天王苻坚休书示好,打算挟二胡以自保。如果朝廷敢动他,他便引燕国或者是秦国兵马南下,夺江北之地。

大晋朝廷自北伐兵败之后,江北之地又出了这么个大麻烦,当真是焦头烂额。

桓温倒是立刻上书朝廷,决定将讨伐袁真,平息寿春之乱。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桓温弄出的来的局面,否则也不至于如此。而且桓温要讨伐袁真的目的,显然也是借机夺豫州。

王谢等人即便知道他的图谋,此刻却也只能顺水推舟,让桓温去解决这个麻烦。因为相较而言,袁真的叛逃自立反而是更不能容忍的事情。朝廷目前并无他人有能力讨袁真,桓氏是最好的选择。难不成将建康城中仅有的五万保护京城中军调去讨伐不成?

如果说大晋太和四年的年尾,北伐余波导致的袁真反叛是让大晋朝廷头疼的一件大事的话。那么此次北伐导致的另外一件事则更大,大到连袁真叛乱的这件事都无法与之相比。

最新小说: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天空中一朵云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皇叔 我在大唐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