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备前宰相 > 第四十一章 尘埃落定

第四十一章 尘埃落定(1 / 1)

秀家其实对秀吉在胜龙寺城下将总大将之位让给信孝很不解,眼下胜龙寺城已降,信孝心满意足的领着功劳离开,秀家终于有机会和秀吉讨论这个问题。

“父亲大人,您之前三番四次请信孝殿下前来。可是他当时不愿来,眼下大局已定,反而过来抢功劳了,父亲怎么还把总大将的位置让出去了?”

秀吉听到秀家的提问,笑着说道“谁和你说我把总大将的位置让给了三七丸?”

“今天下午,您不是说您负责冲锋陷阵,信孝大人在大阪指挥吗?”秀家不解的问道。

秀吉听了哈哈大笑道:“我说的是指导我指挥,并不是我听从三七的指挥,况且山崎之战,我在数万将士面前指挥全局,而三七却人在大阪,直到战斗结束了才过来,全军都知道我就是实打实的总大将,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可以别他拿走的。”

黑田官兵卫在一旁说道:“不止这样呢,或许到了明天,整个畿内都知道逆贼光秀是在主公指挥下击败的,而信长的蠢儿子,全程都在大阪梦游的事情呢。”

“难道。。。难道你们?”秀家赶到不可思议,从官兵卫的话看来,秀吉已经通过忍军将自己的功绩广泛传播,此刻在言语上哄一哄神户信孝,对大局无伤大雅。

秀家听着秀吉的话,心里明白,这是秀吉耍了个小聪明,利用文字游戏让信孝以为自己从秀吉手上抢来了总大将的功劳,实际上秀吉从始至终都牢牢掌握着这个大义的名分。

秀家又想起刚刚离去准备大摆宴席庆功的信孝,不知道他明日酒醒之后,听到乡野之间传的都是猴子的故事,会发怎样的脾气。

“报~报告主公,城外有人献上明智日向守首级,请求勘验功劳。”一名武士跑上本丸御馆,向秀吉报告道。

羽柴军在下午占领胜龙寺城后,并未发现明智光秀的踪迹,有传言说他逃到了坂本城,秀吉还准备稍作休整再向坂本城进军,结果此时此刻就听到了对手被讨死的消息。

别看秀吉身受信长信任,担任西国讨伐总大将,但是在织田家的地位并不高,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丹羽长秀、甚至是之前的明智光秀地位都比秀吉要高。

这里面当然有秀吉身份低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将有的有灭国之功(泷川一益灭了武田),有的有老臣之资(柴田胜家),有的有数十年勤勤恳恳内政之劳。

而秀吉,去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你以为你饿杀鸟取很了不起?打不下城的家伙才选择围城饿杀,也就你这个野猴子才选择大书特书。

你打下山名的两国功劳又怎么能和消减横跨东国7国的武田家相比?

是,你偷袭京极丸导致浅井家首尾不能相顾,破城第一攻,但这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啊?而且信长可是已经因为这个事情赏赐你你江北20万石了哦,你还好意思拿这个来序功?

所以,此时的秀吉真的很尴尬,虽然名义上是与柴田和泷川平起平坐的讨伐毛利西国的总大将,但是手中没有什么趁手的功劳啊!你秀吉可是在备中门户被拖了整整3个月不得寸进啊!

这么看来此时的猴子真的很需要光秀的首级证明自己的功劳,只有光秀首级到手,才能说你是此战第一功,还有什么功劳比得上为主报仇大的?

秀吉只有获得了光秀的桔梗秃头,才能说毕其功于一役,独享为主报仇的功劳,他才能凭借此功,翻身爬到泷川一益头上去,与柴田盛家有叫板的底气。

在光秀首级没有获得之前,秀吉虽然明面上放轻松,但是他心中依然在忐忑,光秀逃回坂本城,怕自己陷入持久的围城战,最终在柴田胜家等人感到后,不得不让出总大将的位置,千辛万苦被别人摘了桃。

如今听闻有人取得了光秀的首级,兴奋的他立马让武士把人宣来。

过了片刻,一位身穿蓝系威黑片小扎具足的武士手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在秀吉好众将面前跪下,还没开口通报,坐在上座的秀吉就兴奋的走了下来,捧起首级仔细端详。

光秀的首级已经经过清洗,脸上没有多少血污,但是秀吉还是用袖子擦拭着首级,想要看的仔细一些。

殿中诸将也都伸长了脑袋,想要看清这个首级是不是光秀本尊。

“嘿嘿嘿,是他,是他,就是他!”秀吉终于确认了首级的身份,将首级返了回去对阵身后的丹羽长秀和羽柴秀长说道“米五郎左,小一郎,你们来认一下,确认一下,这个是不是日向守的首级。”

秀吉与光秀同袍公事十数年,又怎么会不认识光秀的首级,此时叫羽柴秀长和丹羽长秀一同在此辨认,一来是为了在次确保首级真实性,而来则是让二人作为见证,确认自己的功劳。

“没错,正是明智日向守的首级”羽柴秀长和丹羽长秀先后说道。

确认光秀死于羽柴秀吉军中士卒之手,秀吉为主报仇之功就算是实打实的拿到了手,其他人是再也不能抢走了。

已经辛苦了数个日夜的秀吉此刻心情大好,脸上终于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将首级拿下去腌制,等柴田修理等将回来之后共同为主公举办葬礼,此首就是祭奠主公最好的礼物”

秀吉发话后,自然有左右侍从从黑甲武士手中取走首级,下去处理保存。

此时殿中在此回归平静,秀吉终于想起这名斩杀明智光秀的勇士,开口问道:“你是何人,是怎么斩杀的日向守啊。”

那名武士抬起头来,正是菅正利“是,在下是宇喜多备前殿下麾下侍从队队长菅正利,奉主公之名带领部队于日州守可能逃往的道路上埋伏,小人正好负责小栗栖。。。”

菅正利和秀吉的答话,自然是七分真三分假,直到在获得了赏赐退下后秀家在次问起,他才将真实情况和盘托出。

原来菅正利听从秀家的建议与小栗栖提前埋伏,正好遇到了仓皇逃窜的光秀,以及落伍者狩的乡民。

菅正利怎么可能看着别人上来抢这天大的功劳,于是率领武士队将这群落伍者狩的农民杀死,头颅砍下一同向秀吉报了军功。

而光秀期初见武士来援,以为是自家的武士,直到菅正利等人砍下乱民的首级,处理好战场之后围了上来,才知道原来是在此等候多时的宇喜多家武士,此来乃是特地取其首级。

“在下乃是宇喜多备前殿下下属菅正利,在此等候日州守多时了。”菅正利作为这队武士的统帅,自然由他上报家名。

守在明智光秀身边最后的家臣安田国继听闻来人乃是敌人,马上放下腹部中枪的光秀,拔出武士刀与众人对峙。

光秀却苦笑着说道“算了,算了佐兵卫,今日我能死在武士手中,总比死在那群乱民手中体面。你已经为我尽力了,无需再为我做物我的牺牲。”

安田国继带着哭腔说道“主公,您不要放弃,我佐兵卫一定带你活着出去。”

“活着出去又能如何,苟且偷生的活着,看着那个该死的猴子踩着我的军功上去吗?我不愿意这样或者,与其这样,不如就用我的首级作诸位的晋升之资吧。”

说罢光秀靠在一块十块半躺下,抬头在此看到昨夜的月亮,有些嘲弄道:“本来以为见不到你了,没想到却以这种方式再见,熙子此时应该在坂本与我看的是一轮明月把,可惜此生不能再与你相见了。”

随后留下了自己的辞世诗道:

逆顺无二门,

大道彻心源。

五十五年梦,

觉来归一元!

光秀的这首辞世诗,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他清楚的知道杀死主公的光秀很清楚自己是在“顺逆”间行走。

但是他自认为杀死信长是让一切回归本原的“大道”。

而生死对于他这个五十五岁的人而言,已经好似睡眠一样平常了。

那么,问题来了,他既然知道自己此举是叛逆,又为什么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为了“大道”呢?

结合信长生前所作所为,拒绝足利义昭的副将军职位,或许可以认为他对将军之位存在野心。

那么,在逼迫本能寺开城之后,畿内几近评定后的信长多次通过各种手段暗示正亲町天皇退位,很可能被很多保皇派认为是觊觎天皇之位了。

就后世研究发现,信长可能只是觉得正亲町天皇顽固不化,不符合自己的胃口,想要拥立年轻的诚仁亲王即位,并不是自身想要成为天皇。

但是信长的脑回路是能打包票呢?感觉自己底线被践踏的公卿家找到了在织田家郁郁不得志的明智光秀,希望他尊皇讨奸。期初光秀是拒绝的,或许恰恰是信长最后挖祖坟式的移封命令,让他下定决心奋力一击。

自以为为天皇尽忠的光秀,在杀死信长之后,很快就被发现风向不对的保皇派抛弃。

死到临头,光秀依然不愿意背负奸贼的骂名,临死都要在辞世诗上面为自己的行为正名。

我们回到剧情!

念完辞世诗的光秀,在菅正利的介错下勉强完成了切腹仪式,首级被精心打扮送到秀吉面前。

秀吉听了菅正利美化的故事,只知道是他率领十几人的部队,杀散了簇拥着光秀的部队,斩杀了包括光秀在内几十人的首级,感到非常高兴,夸耀菅正利勇猛如猪。

不要以为日本猪是骂人的称呼,这可是非勇将不可得的赞许,这或许与日本野猪比较野有关吧。

秀吉觉的六之助通字太像乳名,于是当场为菅正利改名叫猪兵卫。菅猪兵卫正利,这个名字好不好,反正秀吉很喜欢,菅正利本人也很喜欢,秀家也就无所谓了。

“我在战前曾经说过,谁斩获逆贼明智光秀首级,就给予他万石知行,一城之主,只是你毕竟是八郎的家臣,如何封赏还得由他来定,你的功劳我会和你主公商议的。”

“谢播磨守赏赐,谢主公赏赐。”菅猪兵卫正利高兴的向秀吉和秀家行礼,随后退下。

光秀的死讯,在第二天传遍了阵个大营,并对着随军商人和技女传遍日本。大家都在感叹秀吉的忠义。

而昨夜喝醉了酒的信孝,第二天才听闻主公消息,为秀吉没有叫他一同勘验首级而感到无能狂怒,更是为天下人只知道秀吉为信长报仇,而不知道他而大发脾气。

12日,随着光秀的死讯传到安土,负责近江压制的明智秀满感到大势已去,放弃了安土城,准备回到坂本去保护自己的家小。

对文物充满尊敬的秀满,自然不会烧毁这座名城,和城内数不尽的珍宝,反而信长另一个好儿子信雄,15日进入安土后,借着搜查明智余党的名义大搜全城,最终引发了大火蔓延到城郭。

安土城由下至上的发生大火,这座建立了日本第一座天守阁的辉煌堡垒,随着这场大火轰然崩塌。

安土城不仅仅是一座文化名城,更是信长先四海宣示自己强大的明信片,结果这座城堡在十几日后,居然随着他的主人一同死去。

北畠信雄不知道,他烧掉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堡,更加是织田家权势的象征,随着安土城一起倒下的还有织田家对于天下的统治权力。

织田家倒下了,下一个天下人又将会是谁呢?

最新小说: 妖有仙妻 诸天古卷 碎月如戈 王爷,堂上见 重生之我的男友是太监 半拍丑女 无名界 有妻足焉 婢妃传 风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