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另外一个学生维维亚尼写入了《伽利略传》之中。
并且这个双球实验在现实中的结果也是不理想的,比萨斜塔高度为55米,铁球落到地面只需三秒,大小球的差距不足以否定雅力士多德——尽管伽利略的思想实验本身是正确的。
视线再回归现实。
当然了。
此时杨振宁感慨的并不是自己居然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逻辑原理,而是在感慨自己得出的结果:
黑洞的视界面积确实会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不会可逆的减小。
而这里的视界面积便可以等同于黑洞熵。
这里的等同可不是字面上随便说的,因为只要把黑洞的表面积a除以普朗克常数h平方再乘以一个无量纲数,就能得到黑洞的熵。
随后杨振宁在面前的这个公式上看了一会儿,又对徐云说道:
“小徐,按照你的这个思路我还有两个问题想确定一下。”
徐云连忙坐直了身子,说道:
“您说,我一定尽力解答。”
杨振宁顿了顿,问道:
“第一个问题,虽然时间有限,我没有具体进行过计算,但是根据质能等价定理判断”
“如果黑洞真的有熵,那么黑洞内应该也会存在信息?——至少是有限的信息?”
徐云点了点头,肯定道:
“没错。”
杨振宁所说的情况便是前头提到的贝肯斯坦极限,一个在2023年为数不多被与黑洞面积公式一同被证明的理论。
“.”
杨振宁对于徐云肯定的答复并不感觉有多意外,他抛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引出后一个猜想:
“也就是说.黑洞,其实也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
徐云深吸一口气,胸口略微起伏了一阵:
“.没错。”
众所周知。
在原本历史中。
黑洞物理学的发展,很大部分都和惠勒这个人有关。
约翰·惠勒作为爱因斯坦的门徒,和自己的老师一样,也认自然定律关键在于引力。
不过惠勒也曾和量子物理的大师波尔在一起工作交流过过,所以同样也是量子力学的信徒。
他有点类似古代一个叫做叶天士的人物,拜过很多师傅,最终集诸家之长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大佬。
1967年的时候。
惠勒开始对史瓦西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