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997年是大学生毕业国家分配工作向大学生毕业自主择业的过渡期。
中大在5月份开始就召开“毕业双选会”,这种东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校招,用人单位到学校同毕业生见面,双向选择,签订录用意向书。
因为是过渡期,学校从大四开始就会与各企事业单位联系,了解他们的用人指标,汇总后再下发给各个专业、班级,最后由学生填报就业意向。
去年还好,而今年已经大变样,其实走到这一步,基本也就是个形式了。
成绩特别突出、或有关系的自然有好去处;而成绩一般又没关系的,基本都要流向社会,自寻出路,这就是所谓的毕业既失业。
97年,这一年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
往前,大学生是铁饭碗,能考上就是人生起飞的门票,是人生的保障,是家里的荣耀,富贵乡里。
而往后,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一年不如一年值钱。
甚至到了后世,往一线城市的街头扔一块板砖,保证被砸的都是大学生,简直多如牛毛,“大学生”三个字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味道。
经过选指导老师、选题、查资料、做实验、写论文一系列流程,到了6月份时,已不再集中上课,呆在学校只剩下论文答辩最后一个选项。
论文答辩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人生大事,如临大敌,如履深渊。
可对于张宣来说,只是一个过场,他往上面一站,随便讲几句,然后台下一众教授评委鼓掌,再然后得了个优秀分,光荣被中大授予“优秀毕业生”称号。
啧啧,这场面,张宣自己都想笑,他娘的,也忒容易了些诶!
张宣对管院主任开玩笑说:“老师,你应该给我上个紧箍咒。”
主任散根烟给他,“紧箍咒啊,可以啊,等你研究生毕业时我严一点。”
张宣立马投降:“那还是算了,我觉得现在这氛围刚刚好,我就像河里的那条鱼儿,活的自由自在。”
主任笑说:“你有这想法才是对的,你的才华需要高度自由,我们做老师的讲究因材施教,不能去束缚你。”
听听,人家把放水和开后门讲得如此清新脱俗,张宣也服气的。
口水仗热身完毕,张宣说起了正事,“毕业后我可能比较忙,会经常在全世界各地到处跑,双伶和青竹还要麻烦老师帮忙照看一二。”
主任表态:“你放心,她们是我手底下的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