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玄德 > 八百七十 君考

八百七十 君考(1 / 1)

支持,还是反对?

对于这个问题,诸葛亮心里有个隐隐约约的判断。

他不敢说这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天子取士的标准,他有一些小小的猜测。

开疆拓土确实是好事,也确实是会耗费很多的钱财,耗费大量的财政支出,会对国内发展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死很多人。

所以之前选考时的那篇关于朝廷现行政策的论述,诸葛亮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开疆拓土绝对是好事,但是需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扩张疆土,否则必将受到盲目开战的危害。

他引用了古人国虽大,好战恒亡的理念,表达了自己对过度扩张军事规模的担忧,他认为开疆拓土应该获得好处,且这样的好处能够弥补开疆拓土本身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否则,就是无法持续的,迟早会崩溃的。

他并未歌功颂德,而是从国家官员的角度去表达自己对这一政策的担忧,然后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当时他觉得自己稍微有点冒险,可他还是这样做了,并且在最后拿到了满分。

而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的那篇作文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这让诸葛亮意识到,在如今这个大发展、大扩张、乃至于国家上层思想建筑的重新搭建都和对外扩张有密切关联的时代,朝廷,或者说天子本人的思想正在经历着一些微妙的波动。

当今天子靠儒家经典起家,靠军事战争和对外开拓奠定威望、基业,是少见的文武双全的天纵之才,以此才能登顶为帝,他的所思所想,一定是异于常人的。

之前的那篇文章被认可为满分,也足以证明天子不是一个执着于战争的战争狂人,天子认可自己的思维。

诸葛亮感觉自己似乎摸到了一些东西。

此前,在他的家乡徐州,其实已经开始渐渐兴起乘船南下去交州做生意的浪潮,很多人都在准备南下去交州做生意,至于做的是什么生意,诸葛亮不在乎。

他只知道确实有人靠着这个生意赚了不少钱,还回乡炫耀,炫耀的一大群人眼睛珠子都红了,都上赶着想要相约乘船去做生意。

这是好事吗?

当然是好事。

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或许也不是什么好事。

人人都把目光向着赚大钱、发大财,渐渐的他的家乡出现了只要赚钱赚得多就是绝对正确的、优秀的、成功的概念。

过去,只有读书做官才算是优秀、成功的人,而现在,随着朝廷对官员的规范化管理和进一步约束,以及对外扩张政策的逐步落实,这个风向正在渐渐发生变化。

一时之间,诸葛亮看不清楚这个变化到底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些什么,或许是好事,或许也有不好的地方。

但是总体来说,他觉得该担忧的还是要担忧,不能仅仅只看着国家蒸蒸日上的模样就觉得一切都很好、万事大吉了。

所以面对诸葛均和孙钟的疑惑,诸葛亮的答复就比较明确。

“首先,开疆拓土绝对是正确的,这是不能质疑的,否则很可能无法通过君考,或者被丢到边角之地无人问津,难以升迁,其次,我们也必须要明确,开疆拓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有益于国家的,也会有一些忧患之处。”

诸葛均和孙钟看着诸葛亮的眼神越发的迷茫、不解。

或许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还不曾了解过那么多的内容。

孙钟还好说,他没有读书的条件,知识面比较窄,但是诸葛均就纯粹是学习不用心了。

于是诸葛亮斥责了诸葛均。

“平日里让你多读书,你不读,总是和三五好友出去打猎游玩,不注意读书,结果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道理你本该了解的,现在却要我这做兄长的给伱恶补,你就不觉得羞愧吗?均,你要好好反省!”

对于孙钟,诸葛亮则态度和缓。

“子安,你过去没有条件读那些书,所以你对于时政、天下局势的了解不多,这是你的一大缺陷,但是并不要紧,有些东西是可以等考试过了之后再慢慢掌握学习的,你现在只需要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针是正确的,但是有些细节是存在问题的。”

诸葛均耷拉着脑袋不敢多说什么。

孙钟则叹了口气,感叹着自己实在是落后了很多同学太多太多。

“只是拼书本上的知识,我有信心可以战胜很多人,但是正如你所说,孔明,我在作文策论这方面的缺失实在是有些大,我想,这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如意,或许正是因为作文没有作好的缘故。”

诸葛亮拍了拍孙钟的肩膀,宽慰了他。

“以你家里的条件,你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你非常努力的结果了,任何人都不能在这种问题上苛责你,而且关于对天下大势的了解和判断,并不是先天形成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我想,以你的努力,你一定可以迎头赶上。”

孙钟看向诸葛亮的眼神顿时充满了感激之情。

“孔明,谢谢你。”

“无妨。”

看着满脸闪烁着圣贤光辉的兄长,诸葛均顿时感到酸涩。

“仲兄,到底谁才是你的弟弟?”

“你是。”

诸葛亮回头严肃地看着诸葛均,厉声道:“但是我希望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旁人提起你,是因为你本人,而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弟弟,这一点,你必须要清楚。”

诸葛均一愣,然后低下头,长叹一声,无话可说。

后面两日,诸葛亮的宿舍闭门谢客,没有和任何人交游。

诸葛亮抓紧时间给孙钟和诸葛均补习朝廷现行政策和《嘉德通义》当中的一些内容,力求让他们了解的更多一些,以便在君考的时候可以考取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

诸葛亮很清楚,虽然说朝廷会给每一个科举考试通过的考生授予从九品吏员的职位,要让他们一起从基层做起,但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受到的关注、资源的倾斜和升迁速度绝不可能是一个规格的。

若是如此,若是绝对的公平,那么科举考试的排名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内地榜的第一名和边地榜的最后一名能得到同样规格的升迁待遇,那么朝廷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搞出排名榜单呢?

又有什么必要给考试最优秀的几人设置专门的名号呢?

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前三甲,这三个特殊的名称背后所涉及到的东西,绝不是科举考试最后一名低空飞过的那位幸运儿所能得到的东西。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力争上游,成绩越好排名越高,那么在未来的升迁竞争之中,一定可以占据优势,这是必然的。

学神宿舍的闭关学习给了其他宿舍的学子们非常大的影响。

他们觉得连学神都闭关学习了,他们这些远不如学神的家伙,又怎么能在这几日里离开宿舍外出游玩呢?

于是这几日,整个考生宿舍没有一个学生外出游玩、放松,全都待在考生宿舍里为即将到来的君考做最后的准备,陆议也好,庞统也好,司马懿也好,全都待在宿舍里读书,做准备,俨然一副决战之前的紧张模样。

卷起来了,全都卷起来了。

整个考生宿舍卷成麻花了都。

于是到了君考的那一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三千考生在考官的引领下、在禁军的看守下,接受了搜身之后,带着各自的考具,排成三条长龙队列,一起进入了雒阳皇城。

他们将在雒阳皇城正殿的大广场上进行自己有生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而这场考试,会由大汉帝国的皇帝陛下、那位重整山河的马上皇帝亲自监考。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他们必须要拿出全部本领的一场战斗,是他们将要赌上人生的一次豪赌。

面君考试。

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无法面见君主,就算是朝廷官员,也有大部分终其一生都看不到自己所应该效忠的那个人的容貌,但是他们作为一群没有官身的考生,却能在这个时候见到这个国家的君主。

很多考生一开始还没有感到紧张,只觉得兴奋、激动,但是当他们来到属于自己的座位之上坐下进行考试准备的时候,才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心中的紧张情绪。

这里是皇宫,是满朝文武日常上朝处理大事的皇宫正殿的门口,平日里,这里是雒阳的文武官员们行走、站立的地方,而在他们目之所及的那座大殿的正中央大门处,则摆放着一张案几竖起了一把伞盖。

很显然,那个位置,属于皇帝。

皇帝还没有出现,但是人们都知道皇帝会出现,并且很快就会出现。

于是皇帝真的就出现了。

在一群侍卫、官员的簇拥之下,皇帝出现了。

诸葛亮、陆议、庞统等排名前列的考生所被安排的位置就在大广场正前方、面向着皇宫正殿崇德殿的地方,在这里,他们一抬头就能看到皇帝,皇帝一低头也就能看到他们,视力如果稍微好一点,甚至可以对视。

当然,对视这种事情他们是不敢的,这可是大不敬。

可是当皇帝落座的时候,他们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抬起头,稍稍打量了一下位居上首的那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

可惜,他们看得并不真切,因为周边有太多的人都在阻挡,他们只能看到刘备的侧面,或者只能看到一个头顶。

唯有坐在正对面的诸葛亮能看到皇帝的脸和皇帝的眼睛,但也只是那么一瞬间,当诸葛亮发现皇帝也在看着他的时候,便连忙低下了头,不敢再次抬起。

坐在上首的刘备却高兴了起来,把身子倾斜向站在身边的郭嘉,笑着问道:“那个人就是诸葛亮对吧?”

从扬州结束任期返回雒阳的郭嘉点了点头。

“是的,那人便是诸葛亮,州考,选考,两次都是满分,这样的事情可不多见,臣听不少学部的人在说,也就是第一次,往后想要出现这样的天纵之才,恐怕很难了。”

“他的试卷我都看过,基本功很扎实,各方面的能力也很综合对《嘉德通义》应该也非常熟悉,了解得很透彻,很不简单。”

刘备笑道:“他今年十九岁,奉孝,不瞒你说,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点点当年我十九岁的时候的影子,说起来,还真挺怀念的,当初,我也是十九岁到了雒阳,一转眼,二十多年了。”

(本章完)

喜欢玄德

最新小说: 盛世遗孀 在仙途 重生之乱世佳缘 悠悠欲仙 甜萌小蛮徒:仙师来嫁 古代甜美生活 再世骄子 近墨者娇 我真的不当国师 特种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