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完败于晋国的楚国,满心欢喜地看着晋国与秦国因为崤山一役彻底交恶,迅速与秦国结盟,使秦国成为楚国长期的、坚定的盟友。
所以说,晋国在崤山设伏,虽然是沉重打击了秦国,但对晋国长远来看,非常不利。
崤山之战,楚国虽未参加,但却是最大战略受益者。
当然,对于晋国来讲,至少此战是完全符合晋国国家利益的。
此战后数年内,秦国不再有挑衅晋国的军事实力。
此时的先轸,又盘算起取得这场战役胜利后的国家利益了。
在先轸的战略思考中,有两点他必须解决:
第一,原本属于晋国的河西五城。
河西五城,本是晋国向秦国发起攻击的跳板。韩原之战后,晋国失败被迫割让给了秦国,使秦国和晋国在地理上形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局面。
河西五城是必须要收回的!能不能以秦军这三名将军换取这河西五城?
第二,秦军东进对晋国带来的威胁。
尽管晋国强大,而且已经成为中原霸主。但晋国眼下最迫切的是尽快从戎狄部落手中夺得土地,在楚国暂时不敢惹晋、中原各国普遍服从晋国的情况下,唯有将秦国稳住,晋国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对北边的戎狄部落用兵。
先轸处心积虑打这一场崤之战,直接目的就是打秦国一个晕头转向,短期内消弱秦国,然后挟兵威令秦国一时不敢动。
秦军普遍缺乏将领,如果将这三员秦将长期扣留在晋国,势必使秦国投鼠忌器,从而牵制秦军,使秦国在至少数年内不敢东进侵犯晋国。
手头有了秦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用于解决哪一个问题呢?至少两个都可以一谈,手中的筹码必须用足了。
相对而言,解决第一个问题符合晋国长远利益,解决第二个问题是晋国短期需要。随便哪一个都行!
先轸兴冲冲去见晋襄公。他必须先与国君商定如何处理这三名战俘,不能让国君随便将战俘杀了用于祭祖,这三名战俘是有大用的。
先轸对晋襄公道:“主公,臣此番前来,欲向主公禀报下一步如何处置秦国战俘。”
此番见晋襄公,先轸甚至有些激动。他并非因为自己又取得了一场大胜而激动,而是因为围绕着这三名秦俘,他已经有了一整套的战略构想。
谁料晋襄公听先轸提到秦俘一事,摆摆手道:“应母后之请,三名秦俘已经放走了,元帅不用再费心处置了。”
原来,晋国太后文赢听说秦军在崤山大败,秦军三员统帅悉数被俘,心急如焚,立即召见晋襄公。
文赢对晋襄公道:“听闻国君亲征大败秦军,母后非常欣慰。又听闻国君俘虏了三名秦俘,母后担心国君处置不当,特来过问。
这三人胆敢在我国丧期间侵犯,相信一定是妖言惑君。母后深知秦伯为人忠厚,将两个女儿三个公族女子都嫁给了先君文公。
秦国,一直交好我们晋国,秦伯本人肯定不会轻易与晋交恶的。所以,虽然目前两国交兵,但相信都不是出于双方国君的本意,责任就在秦军孟明视等统帅上。
这一次,孟明视等三人兵败崤山,秦伯肯定很生气,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们。国君何不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国去接受处罚,以显国君仁德之心呢?”
晋襄公听后觉得有理,又是母后求情,就下令放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秦国将领。
先轸来晚了一步,此时三人都已经走了。
先轸目瞪口呆!
什么?秦国战俘都被放走了?
一时如同一头凉水从头顶泼到脚跟,自己费尽心思为晋国部署的下一个大动作那不就完全泡汤了?
一股无名之火升起,晋国中军元帅先轸当着晋国国君晋襄公便发飚了:
“主公!!您大错特错矣!不管如何,臣乃中军元帅,主公既然让臣担当要职,如何处置战俘,至少也应该与臣有个商议吧?
将士们疆场浴血拼死作战,才好不容易俘获敌人,却凭一介妇人三言两语就轻易放了!这让三军寒心呐!”
先轸的话讲得很重,他确实是非常非常生气,以致于后来拂袖而去时,“呸”地吐了一大口痰在晋襄公面前。
这口痰,当然并不是吐在晋襄公的脸上,而是吐在晋襄公前面的地上。
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严重侵犯国君权威,是大不敬!
当时太傅阳处父正在现场,这更令晋襄公没有了面子。
但晋襄公哪里还顾什么礼仪?
他见先轸暴怒成这个样子,顿时也慌了,知道自己犯了大错。
见先轸怒极而走,立即对阳处父道:“老师,元帅发怒,寡人知错矣。秦俘刚离开不久,加紧去追,也许还来得及,务必要将此三人留下!”
阳处父是谁?
阳处父生辰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621年,因封邑于阳地(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故以阳为氏。
阳处父是春秋晋国一位牛牛级别的风云人物,此时为晋国大夫,官居太傅,即晋襄公的老师。
这里有意思的是古人的名字中有很多会带有一个“父”字,我们已经碰到过好几个了,如晋献公晋惠公时期的邳郑父,还有这个阳处父。
阳处父应该叫阳处,氏阳名处。名字后面加一个“父”字,应该是其后代对祖先名字所加的一种尊称,也可能是指人们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也有的指长者。
阳处父是这个时期晋国一位着名的善谋大夫,可以说是智计百出。
这次他领命去追孟明视等三人,那是丝毫不敢大意,驾着自己的战车便向黄河边赶去。
但终归还是晚了一步,阳处父急匆匆赶到黄河边,正好见孟明视等三员秦将的渡船刚离岸。
阳处父急中生智,他三下五除二将自己战车中的一匹骖马给解了下来,牵着走到岸边,对着渡船大声叫道:
“将军且慢走,主公着我前来送行。此去秦国,路途遥远,主公担心将军疲惫,特吩咐我馈赠将军以战马。将军快回来接受馈赠吧。”
孟明视等人是谁?
此时得脱囚笼,如鱼入大海鸟入山林,怎么可能被阳处父这等伎俩给骗回去?
什么路途遥远,过了黄河,就是秦国了,还需要什么战马?
孟明视等人朝阳处父拱手作揖,道:“外臣感激晋侯恩德,不杀之恩,在此谢过。
外臣此番回秦,若幸得寡君赦免,那对晋侯之恩,外臣三年之内必当报之!”
史料的记载是“三年必报君赐”!
古人讲话真是含蓄得到了极点,孟明视说什么三年必报君赐,其实就是三年我们将来报仇。
阳处父无可奈何,看着孟明视等人的渡船远去,直到看着他们在黄河那边上岸,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回去向晋襄公复命。
喜欢春秋晋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