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黎利皱了皱眉,他当皇帝的时日虽是不长,但与钟声还是分辨的清楚,往日上朝的钟声不过数声后便恢复平静,今日这钟声却连绵不绝,不免有些奇怪,冷声道:“这是怎么回事?”
身旁的太监摸了一头冷汗,正不知该怎么解释的时候,就见一个太监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跪在地上颢声道:“启篥皇上,不好了,不好了……?“
黎利尚未问话,一旁的太监喝道:“叫什么叫,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那太监喘着粗气,道:”外面的那些官儿……?“
“官员怎么了?“黎明目光一闪,吐着几分冷峻,不急不躁的喝道。
那太监吓了一大跳,急速吸了一口气,然后急急吐出道:“那些官儿都跪在宫门外?”
黎利目光如电,刚刚松开的眉头猛的又皱了起来,哼了声问:“有多少人?“
那小太监道:“奴婢,奴婢大略数了下,差不离有百十号五的官员,多是六品、七品官儿?“
“一百多号人?他们,他们要干什么?”黎明身旁的太监倒吸了一口气冷气,颤抖着声音道。
黎利瞪了那太监一眼,冷声道:“何人领的头?”
那小太监这会儿也镇定了下来,道:“奴婢不知官儿的名字,只认识翰林院阮卿阮大人?“
“原来是他,果然是阮鹰的好学生啊?“黎利冷声道。
身旁的太监看了看黎利,想说话,却又不敢多言。
“有什么话快说?休得这么躲躲闪闪,朕虽不喜欢太监多说话,但该说的话儿,朕并非不让你们说?”黎利道。
那太监哎了声,道:“皇上,这阮大人是阮老大人的学生,他这会儿纠集这么多的官儿,怕是来者不善?奴婢担心他们……?”
“哼,他们这是给朕示威,想让朕放了阮鹰,世人都说阮鹰是大大的忠臣,若当真是忠臣,又何来这些门生故吏,朕这天下倒不是朕的,更像他们阮家的?也罢,朕今日就要看看他们的厉害。还是朕厉害!“
身旁的太监忙道:“陛下身经百战,从明军手中打下了这片江山,这江山自是陛下的,那些官儿没上过战场,不过是仗着多读了几本书,有阮大人在朝中照顾,便以清流自居,他们说到底不过是一帮沽名钓誉的道学士罢了,那里会是陛下的对手呢?“
黎利呵呵一笑,道:“想不到这帮读书人读了这么多,还不如你一个目不识丁的太监看得明白?也罢,朕今日就给他们瞧瞧朕的手段,也好让他们知道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的?“
“去,给朕看清楚,来的都是那些官儿?”黎明对跪在地上的那小太监道。
身旁的太监忙道:“还是奴婢去吧,他刚来,还不熟悉!“说完,亲自去了。
黎利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目光渐渐涌出了杀气:“看来,阮鹰不死,朕的江山难以安宁!既如此,就休怪朕无情!”
不多时,老太监去而复返,躬着身子道:“回禀皇上,来的都是科道的官儿,六科侩事中、都察院御史,六品、七品的官儿都来了,便是左右给事中从七品的官儿也都来了,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不少,差不离有两百号人吧?“
“他们可言有何事?”黎利面上古井不波,看不出喜怒哀乐,仿佛只是在询问家长里短一般。
老太监道:“他们先叫嚷着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待奴婢一一询问,他们才从袖中拿出了一本本的奏折,直言皇帝刚刚登基,不可罔杀有功之臣,又说阮老大人精忠报国,是国士无双,劝陛下切莫学了越王勾践,留下乱杀忠臣的骂名!”
黎利双目涌出慑人的杀气,盯着那太监道:“他们果真如此说?”
那老太监摸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道:“千真万确!”
黎利喃喃道:“朕尚未做勾践,他们便口口声声将朕当作了勾践,既如此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便做了这勾践?“
黎利说这话儿的是后,那老太监还算镇定,那小太监刚来宫中不久,那里见过两百号人的大场面,下得有些面色全无。
黎利一言不发,宫中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那老太监有些担心的问:“皇上,这该怎么办?看来那些清流官儿的势头,怕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啊,皇帝登基不久,若再弄出这么一出事,怕是对陛下的名声不利啊?”
黎利哼了声,道:“这帮读书人天天说的的是圣人之言,做起事情来,全是目无君上,如此说来,这书算是白读了?”
那老太监见皇帝都这会儿了还讨论这些读书人读的书不好,心头既有几分担心,又有几分释然,想了想道:“要说这些读书人的确是书诵多了,什么书都读,脑子早就被那些书给毒害了,皇上看那些大明人,忠君爱国,哪敢这样,奴婢可听说了,人家大明的读书人只诵四书五经,学的是六艺,那些可都是真正的圣人之言,所以大明的读书人才比咱们要明白的道理多?”
黎利恩了声道:“你说的不错,看来朕平日里太放纵这些读书人了,才让他们蹬鼻子上脸?可他们忘记了,朕是从什么地方走过来的?“
那太监道:“皇上是从战场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经历的生死可比今日大多了吧?”
黎利双眼闪着金光,显得精神无比,道:“你可知道,朕见识的场面最大的是那一次么?”
那太监想了想道:“奴婢在宫中早就听了皇上的英雄事迹,如今想想怕是柳升的那一次?”
黎利点了点头道:“可不是么,那柳升倒也是个了不起的将帅,只可惜轻敌了些,朕见他的兵马太多,就假托为国人上书,请立陈氏的后代为国王,可那柳升不启封即上报朝廷。我等只好沿途据险列栅,官军接连将其击破,抵达镇夷关。柳升见朕屡被击败,颇为轻敌……?”说到了这儿,黎利的语气满是得意,这是他前半生最为辉煌的时刻,足以让他刻骨铭心。
“柳升轻视朕,朕便让他轻视,到是他手下的郎中史安、主事陈镛是个人物,他对李庆说:“柳将军言辞和脸色都显得很骄傲。骄傲乃是兵家所忌。贼人说不定是示弱来引诱我们。防范贼人设有埋伏,皇上玺书中已恳切告诫我们,公应努力提醒他。”李庆勉强起来告诉柳升,柳升不在意。到倒马坡时,他与一百余名骑兵先飞驰过桥,后队无法跟进,朕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镖而死。这一天,梁铭病死。第二天,李庆也死了。又过了一天,崔聚率兵来到昌江。朕隐藏的兵马来得更多,官军殊死搏斗,朕驱象大战。官军阵势乱了,朕便让人大喊:“降者不死!”官军或死或逃,没有人投降,全军尽没。史安、陈镛和李宗窻、潘。。都战死,这一战朕便用了整个安南,比起哪一战,眼前的这两百人,朕还真没放在眼里!“
那太监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道:“陛下是上古圣君,自有老天爷保佑,区区柳升又岂是陛下的对手,不过这些文官,陛下还不要小看了他们,平日里他们不声不响,看似很温顺,就是平日上奏折,也是单独行动,可私底下莫不是拉帮结伴,早已形成了独特的力量,便说今日,他们纵是要求皇上放过阮老大人,单独一人便可,可他们却以六科侩事中、都察院御史,六品、七品的官儿都来了,便是左右给事中从七品的官儿也都来了,另还有给事中(从七品),便可看出,这帮读书人也不是省油的灯,陛下还是小心些为好?“
黎利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声调也变得亢奋起来道:“这些读书人平日里看似满口忠君爱国,仿佛天下就他们最明白道理了,话儿从他们口说出来,便是正确的……?“
那老太监对这些读书人素来没什么好感,平日里没机会诋毁一两句,今日难得有这么个机会,岂肯放过,低声道:“好像是那么回事?”
黎利吐了口气,摆了摆手道:“这是你见得少,读书人有骨气的不少,但没骨气的更多,平日里你捧着他,他们才会端着,你当真动手,他们还不如战场上的那些将士?这次来的不过是六七品的官儿,算起来不过是小角色,人数也不过二百人,比起柳升十万大军,这点兵马算不得什么,力量再大,不过是一帮读书人而已,想当年,朕面对柳升的十万大军的时候,不过是四十岁的样子,如今已有四五岁了,当日朕还只是一个王爷,手里的兵马不过五万人,占领的地方,也不过是义安城内的几座山头而已,如今朕拥有了整个安南,手中兵马数十万,兵强马壮,朕更是一国之君,若怕了这二百人,朕岂不是越活越回去了?朕自然没有越活越回去的道理,朕当年一无所有尚且能做到杀伐决断,今日拥有了一切,还怕再杀几个人么?“
^^^^^^^^^^^^^^^^^^^^^^^^^^^^^^^^^^^^^^^^<
喜欢逍遥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