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边走边看,看到赏心悦目的所在,忍不住暗暗点头,绕过假山、水池、长廊,直接去了后院的书房,书房不大,除了满架子的诗书外,便是一张小床,几张桌椅板凳,位于书架的左侧放着一张乌木雕花茶几,茶几上陈列紫砂茶壶茶盅,茶壶此时被放在炉火上,烟雾缭绕,书香门第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阮鹰做了一个请的姿势,黎利率先一步走了进去,进去了才发现,除了茶几书架外,还有几幅汉人的字画,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词》、苏东坡的《赤壁赋》、李太白的《蜀道难》,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分布书架四周,与书架的前方一张小小供案相互辉映,显得十分的优雅。
黎利在茶几上首位置落了座,左侧恰好对着一张小桌,壁上挂着许多条幅,正楷恭录着《道德经》、《论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大明典籍,桌上放着正是孔圣人的《论语》。
黎利看了看道:“阮大人的书法大有长进啊?再练些年,怕这书圣的地位要拱手让人了?”
阮鹰也在一旁落了座,斜眼看了一眼壁上的书法,眼神里闪过一丝得意,他自小,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与汉家儒家典籍最为精通,说是安南第一人也不为过,自五岁起,他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即便是前方作战,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在安南是首屈一指,他相信凭着他今日的书法造诣,便是汉人也不多想让,为了取得书法上的更高成就,他自小临摹汉人名家字帖,可算是下足的功夫,听了黎利这番表扬的话儿,并没有谦虚。
黎利平日里与行军打仗颇有兴趣,再者便是经商了,与这诗书礼仪并无好感,所以看了一阵,渐渐没了兴趣,有心想开口说自己心头的疑惑,可看看对方似没这个意思,便耐着性子又看了看道:“阮大人好雅兴,连汉人的东西都能研究得通透,怪不得那激文一出,连汉人都叫好不止啊?只是本王天性顽钝,这汉人的东西好多道理终究是不解,比如这本被汉人奉为圣人之言的《论语》,可谓玄妙的很,什么“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我可谓看不明白,真不知这汉人为何如此奉若神明?”
阮鹰呵呵一笑道:“王爷没诵读《论语》自是不知这《论语》的好处,我研究汉人典籍三十载,潜心一念,精研经典,然与这汉人的四书五经尚未通透?”
黎利想了想道:“本王听人说,这孔夫子主张以仁爱治理天下,所以才有,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的道理而他的弟子孟子则说,仁是,改善民生,加强教化。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
认为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行仁政,天下可得到治理;不行仁政,则天下难以治理。孟子认为,即使是百里小国,只要行仁政,天下百姓也会归之而王。他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行仁政须落实到“省刑罚,薄税敛”,发展农业生产等要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修德行教,使仁爱之心推而广之,即使是坚甲利兵也能战而胜之。强调以仁政统一天下,进而治理天下,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批评暴力,这一点本王始终没明白,大明受孔孟之道,却三番五次出兵我安南,这只怕不是仁吧?“
阮鹰到是没想到黎利能问出这样的一番话而来,微微想了想道:“王爷所言也不无道理,但这孔夫子的“仁”博大精深,未必单单就是一个王道那么简单而已,昔日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有一天,孟尝君出了个通告,询问府里的宾客:“有谁熟悉算帐理财,能够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冯谖在通告上写:“我能”。于是孟尝君派冯谖去收债,辞行的时候,冯谖问道:“债款全部收齐,用它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就买什么。”冯谖赶着马车到了薛城,派出官吏召集那些应当还债的百姓都来核对借约。借约核对完了,冯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借款赐给百姓,烧掉借约,百姓齐声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齐国都城,一清早就要求进见孟尝君。孟尝君奇怪他回来这么快,便穿戴好衣帽接见他,问道:“债款全收齐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呀?”冯谖回答说:“收齐了。”孟尝君又问:“用它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冯谖说:“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您府里已经堆满了珍宝,好狗好马挤满了牲口棚,堂下也站满了美女。您府里缺少的东西要算‘义’了,因此我替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怎么个买法?”冯谖说:“如今您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却不能抚育爱护那里的百姓,反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把借约烧了,百姓齐声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给您买的‘义’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罢!”
过了一年,齐泯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拿先王的臣子作为自己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离薛城还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携幼,在大路上迎接孟尝君,整整有一天。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田文买的义,竟在今天看到了。”
仁义不象钱或物那样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孟尝君对冯谖买仁义非常不高兴。当孟尝君被齐王贬出回到薛城时才认识到昔日失去的今天都加倍的得到了回报。真是‘仁义重于利’啊!
很久以前,现在的仁义胡同是两家相邻的地方,但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他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他给家中的信中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访?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的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语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直到今日这仁义胡同还在,可见这仁是仁者见仁人,智者见智,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会使民众达到仁的境界而国安。而民穷则争,争则起暴乱,国难以治。可见民富才能国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民富而国富,大明与安南一事上,虽说有些背离孔孟之道,但仁政还在,这也是大明不断日益强大的原因之一,将来王爷若能将明军赶出安南,还需以效仿大明,以孔孟之道治国!方才是大道!“
^^^^^^^^^^^^^^^^^^^^^^^^^^^^^^^^^^^^^^^^^^^^^^^^^^^^^^^^^<
喜欢逍遥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