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开讲了
乔坚回过神来,这才发现扶着他的是李鹤。李鹤塞他一个饼子。乔坚吃了两口,还不觉得饿,甚至有一点恶心,将硬邦邦的饼子生生的咽下肚,好像一下子激活肠胃,饿的感觉猛地冒出来了。
乔坚三下五除二吃完了。觉得肚子打鼓,更饿了。
李鹤扶着乔坚去吃饭了。让他吃过之后,好好睡一觉再说其他的。
安排好这一切,李鹤心中暗道:“我也要行动起来了。”
他立即来找虞醒:“公子,我要走了。”
“李叔,你要走?”
“知道了舍利畏大师的故事,李某很感慨。”李鹤眼中有特殊的光,
“云南蛮夷之地,尚且有忠义之辈,我大宋岂无一二死节之人。我知道我没有料理民政的才能。但是这样的人在四川却是有的。”
“我在这里帮不上公子什么忙,我准备回四川,去给公子找人。”
“找人?”虞醒问道。
“敦州人才太缺乏了。能帮上公子你的,也只有乔坚一个人。”
“这是万万不够的。”
“公子说的对,欲破鞑子,必须得人,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战胜鞑子。”
“天下最顶尖的人才,全部是宋人。”
“别的人,我或许不知道,但是四川有那些心向朝廷的人才,我还是知道的。我这就回去,将他们请过来。”
“可四川局面-----?”
在虞醒看来,四川局面可比云南更加艰难。
鞑子平云南,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打败舍利畏的义军,也是数年前的事情了。不管再严密的封锁与追捕,而今也会放松下来了。四川却不一样。
张珏之死,是几个月前的事情,四川军民的反抗,而今还没有画上血淋淋的句号。
蒙古人正崩紧了神经。
李鹤身为张珏身边的人,不是无名之辈。一定会被重点关注的。
李鹤打断了虞醒的话:“舍利畏不怕死,难道我怕吗?在我心中,我早就已经死在重庆了。”
“之前活着,是放不下小姐,照顾不好小姐,将来见了大帅,也不好说话。”
“而今小姐有你照顾,我也放心了。”
“其实我之前怀疑过公子,是否真的坚持反元,能不能真得为大帅报仇。”
“现在我相信公子是真心的与鞑子不共戴天。”
“至于其他的就不重要了。”
“我愿意,用我这条老命,为你增加一线可能。”
虞醒忽然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课文:“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忠志之士,忽然有了形象。
虞醒知道无法劝说李鹤:“那等一下云卿,让她来送送你。”
“不用了,她来了,是会哭的。”李鹤张张嘴,他其实想让虞醒与张云卿生一个孩子姓张,为张珏延续香火。但是这样的话,他说不出来。
虞醒也是名门之后,能力手腕一等一的。是他生平仅见的人物,年轻一辈更是没有能与虞醒相提并论的,不管是大宋的还是鞑子的。
他娶张云卿,张云卿都算不上下嫁,更与入赘一个字的关系都没有。
他怎么开这个口啊?
他暗道:“算了,还舜卿,让舜卿多生个儿子,过继给大帅吧。”
虞醒见李鹤欲言又止:“李叔,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张家没有男丁了,只有舜卿,而且我们这一行人,也就舜卿是读书人,大帅在的时候,说舜卿有将帅之才。希望公子,能够好好栽培。也好将张家传承下去。”
“我明白。”
李鹤说走就走,干脆利落。挥一挥衣袖,仅仅带走金银若干,一个人也没有带。他自己身手了得,真遇见事情,只要不是大队骑兵围在旷野之中,想留下他,可不容易。带了人反而不便。
只是钱是万万不能少的。
张云卿知道之后,果然哭了一场。但不用虞醒安慰,就很快收拾心情,努力做事。用张云卿自己的话说:“而今,哪里有许多哭的时间?”
“夫君,”张云卿说道,“乔长史,说他事务繁忙,实在是忙不过来了,州学的事情,就由我多担待。对于州学,你到底有什么想法,我好安排。”
乔坚之所以将这一件事情,让给张云卿,自然有他真忙不过的缘故。
同时,也有他暗自揣测虞醒的原因。
他很清楚,如果按虞醒的规划,将来州学出来的人才,在虞醒整个政治集团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虞醒与张云卿夫妻一体,乔坚觉得虞醒是期盼张云卿执掌的。这对虞醒将来有好处。
而张云卿自己在诸葛寨开始出来做事之后,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自然也是期盼出来做事的。
虞醒对这一件事情,也乐见其成。
“州学,秉承两个原则,第一是实用,第二是人心。”
张云卿对于实用这个原则,非常能够理解。毕竟而今的敦州,是不一个做学问的地方。所以尽可能教授实用的学问,能够立即派上用场。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人心的原则是什么?”
虞醒沉默片刻:“一句两句说不清楚,等筹备好了,我先讲一节课,你就知道了。”
说起来,当年他是最讨厌上课的教授,如果不是学校有要求,他才不去上课的。在他看来,他要的学生,就必须是那种拿了教材,不用上课就能考满分的,才有资格站在他面前面试。
听了老师讲课之后,才能考满分就没有资格了。
而且却要给一群,字都不认识的人上课。
还真是恍如隔世,不,真的换了人间。
张云卿很快就安排好了。
虞醒要讲州学的第一堂课,也是大课。
根本没有地方,只能让人在校场上听课。正因如此,周围的百姓也都来听课了。
虞醒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面。下面最前坐着的自然是张云卿,王四端,等虞醒的亲信,再外面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也就是州学的学生。
大部分百姓还是无法抗拒,中午一顿饭的诱惑的。
毕竟,半大孩子吃穷老子。夷人百姓活的很辛苦,一顿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再往后面,就是一些有闲工夫的老老少少了。
虞醒说道:“今天,我给诸位讲一件旧事,话说商末,商纣王于朝歌不行仁道,祸乱天下------”
虞醒讲课还是有一些水平,不疾不徐地将封神榜的故事,掐头去尾,融合史料,讲了出来。
下面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毕竟这很符合,芒部百姓的审美,有神仙,有战争,有好人,有坏人。就好像是他们民间流传的故事一样,都忘记了来上课了。
只是乔坚听得皱眉,不是故事不好听,而是他把握不住虞醒的心思。
乔坚固然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但是一听就是以周兴商亡为本,添加了一些神仙鬼怪之术,编出来的。这固然不错,放在瓦子里说书,也会有人打赏。但问题是,虞醒在这个场合,讲这个是什么意思?
虞醒讲完之后,看着下面听故事的人,意犹未尽,说道:“你们知道,姜子牙是什么人吗?”
随即又讲起姜子牙。
说起周王室姬姓部落迁居西垂,与姜姓部落世代联姻。
这话说得,乔坚直皱眉头。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尚书等描写上古书籍是必读的。对于上古历史,要比汉唐历史要熟悉得多。他觉得虞醒讲得似乎有道理,但找不到支持的根据。
甚至有些怀疑,虞醒是信口开河的。
不过,他却听见身后很多当地老人在窃窃私语,对这种部落与部落之间对婚制,他们是很熟悉的。
毕竟,这些部落的生存环境,更接近于中国商周之间的部落,所以他们更能理解虞醒所言,反而是乔坚,想从典籍之中找证据,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听了身后老人们说,附近某某部落就是这样的云云。
乔坚隐隐约约抓住了一条线,但是一时间想不明白。
虞醒顺着姜子牙与姜氏部落接着说道:“姜家乃是炎帝之后,而汉人都是炎黄之后,炎帝之后,有很多散落西北与汉人走得远,就成为了羌人,羌人南下,从西北迁居到了西南,也就是这里。就是你们。你们就是炎帝之后,是中国人。”
乔坚顿时心中透亮,暗道:“使君的心思,放在这个啊?这真是太史公之大手笔啊。”
张云卿此刻也明白了。看着虞醒的眼睛,闪闪发光,好像星星,暗道:“原来这就是人心啊!”
虞醒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与鞑子对抗,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对抗,说起来很可悲,汉人多过蒙古人不知道多少。而虞醒现在却非常缺人。缺汉人,在芒部已经出现了,汉人数量少,夷人数量多的情况了。
将来即便一切顺利,就遇见一个问题。
那就是,对于大部分汉人来说,南宋是亡国之痛,与鞑子作战,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对于这些夷人来说,蒙古人与汉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为了汉人的江山,与蒙古人打生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