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一剑吞鸿 > 第二卷 塞北平田出新贵 167章 一天明月,浩海穿流(下)

第二卷 塞北平田出新贵 167章 一天明月,浩海穿流(下)(1 / 1)

一夜颠鸾.倒凤,初三一早,对自己极度自律的刘彦,离开李凤蛟的香环玉枕,独自来到了宣室殿西侧室。

与此同时,有五个风骨各异的白头,与刘彦一前一后,也来到了此处等候,五位风度翩翩的老者一字排开,分别是丞相吕铮、御史大夫谢裒、卫尉常夏、廷尉刘遵和刘彦的二师父,沈琼。

关于吕铮、常夏、沈琼三人,前文已有简介,至于这谢裒和刘遵,两人可算得上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先说这御史大夫谢裒。谢裒本名谢魮,字幼儒,是太子侧师谢安之父,曲州许昌陈县谢氏家主,长生境文人。谢家是当世曲州老牌八大世族之一,在江苍、江锋领衔的江氏一族没有崛起于曲州前,谢家在曲州可谓风生水起。

谢氏一门崛起于曹魏,是魏文帝曹丕门阀政治下的典型代表,同那些以武起家的大户相比,谢氏一族文风浓厚、底蕴深厚。谢裒作为谢氏族长,更是学识渊博、器识闳达、两肩正气,其诗笔清婉、书法通神,一手隶书蚕头燕尾,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凭借一手好字,谢裒同栖光道府的那位后辈王羲之并称为“谢王”。刘彦用谢裒来做御史大夫,可谓正当其人呐。

廷尉刘遵的起家路子和谢裒既然不同,他是前大将军刘琨之子,致物境文人,是个典型的官二代。

说起刘遵,就不得不先说说他老子刘琨。刘琨出身中山刘氏,与昭烈帝刘备同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是妥妥的皇族宗亲。

刘琨此人工于诗赋、颇有文名,少时与帝国前大都督祖逖私交甚好,经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两人在少时闻鸡起舞,练就了一身治理天下的真功夫。长大后两人弃文从武,成为先帝的左膀右臂。

295年那一战,祖逖受拜征南大都督,统汉军一十六部讨伐与大秦共同犯境的西南羌月五国,刘琨作为征南大军的后军将军,率领三部武备军,负责侧翼掩护与后备保障任务,当时的帝国西南,刘氏藩王割据,遍地贼寇横生,这刘琨为了大军无后顾之忧,心一狠,枕戈待旦、志枭逆虏,统率三军,将现在的仪州方圆杀了个底儿朝天,什么草寇、皇族、世族、帮派、蛮族,只要探得胆有风吹草动的,立屠而杀之,当时的仪州豪阀,听到刘琨的名字,无不胆战心惊,百姓们听到刘琨的名字,无不拍手称快,所过之处,无不夹道欢迎。

刘琨因其果断狠辣,被西南官场私下称为“催命将军”。

而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当今九州内唯仪州无一豪阀,官令畅通,刘琨当年杀人如麻,如今回头再看,也算阴差阳错地干了一件好事儿,战后,刘琨怀抚控御,最后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功成身退,318年、也就是二十三年前寿终正寝,魂归仪州顺泰郡。

虎父无犬子,刘琨之子刘遵,虽做事颇浮夸,但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先帝在时便已小有名气。刘彦登基,刘遵成为刘彦的第一批支持者。

古之官场,朋党、帮派、圈子总会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站好了队、跟好了班,仕途变坦途,最初刘彦手无实权,刘遵也跟着受到百般打压,墙倒众人推,其父刘琨的反对者们更对他软硬齐施,这让他做人做事百般掣肘,前半生碌碌无为,后来渐渐形势好转,刘遵终于在年过半百之时位列十二卿。

刘彦眼前这五颗白头,个个至宝,抵得上大汉半壁江山。

......

五人同朝为官,自然熟识,刘彦到来之前,五人正在西侧室门口嘻嘻哈哈,见刘彦前来,五人立即收敛笑容,对刘彦施以君臣之礼。

“不必行礼,各位国老,恰此新年之际,打扰阖家团聚,召五位前来商讨国事,见谅!见谅啊!”

闺闼已定,刘彦神清气爽,对着五人潇洒地还礼,满面春风。

儒衫宽袍、江湖脾气的沈琼,冲着刘彦打了个哈哈,笑道,“扶翼大运,勤劳王家,乃我等本分,陛下难不成觉得我等这几把老骨头没用了?”

“哈哈!二师父,瞧您说的,帝国若没有了你们几位,真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外面冷,来来来,快,走,咱们进屋叙话。”说罢,刘彦主动扶住沈琼的右肘,又对其余四位老臣示意了一眼,几人同入室内。

宣室殿西侧室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大有玄机。

沈琼出自武当山,当年刘彦建造宣室殿时,为了保护刘彦安全,沈琼特意知会其在武当山隐居的两位师弟赶赴长安,此二人精通天罡三十六法中五行大遁和六甲奇门,三人合力,参以天机、以无生有、布以大阵,终成漫天星辰,以为宣室殿西侧室基础,沈琼豪言,有此屋在,通玄境界以下之人,无人可伤天子。

所以,刘彦十分重视宣室殿西侧室,此屋非心腹重臣而不可入。

来的五人,有第一个进的,也有第一次进的,进去过的轻车熟路,第一次进的也没有惶恐不安,可不管第几次进,进入西侧室的第一眼,都会被随时间而走的星辰和天空中精密准确的大汉疆土所震撼。

刘彦从不让人在西侧室起火,今日为了周全五人身体,他特意命人摆上了桌子并温好了茶,在地上铺了厚厚两层兔毛毯,将地龙烧得滚烫,屋内热气缭绕,五老坐于星辰之下,俯瞰山川河流,颇有大雪归卧晚、画船听雨眠的玄奇意境。

“今日请诸老前来,并非商讨世族或是帝国人事之事。”寒暄过后,刘彦直插主题,轻描淡写地道,“父亲曾对朕讲,‘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文王取人以度,而今人必取人以制’。”

五人都是饱经宦海浮沉的公卿,刘彦此话一出,虽然还未谈及正题,却已经猜出了七七八八:今日,天子恐怕要在选人用人上做些文章呀。

看着几人不动声色,刘彦心中轻笑:几个老狐狸,非得让朕点破不成。

“当年武皇帝为强化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皇权见威,却桎梏思维、滞塞发展,罢黜百家这件事,今日看来,其弊大于利也。”刘彦抿了一口茶,淡然道,“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若真乃天子,必应天下归心,既然此治国大政已经不合国情,咱们是不是?嘿嘿,作些修改呢?”

话不说透,却已明了,眼前这位天子,欲继禹、汤、文、武之志,复两汉盛时,开亘古未有之基业,这种时不我待的心情,从字里行间毫无保留的倾泻而出。

而他今日真正的目的,正是打算与几位大臣商讨革新立废儒家之事。

四十六年前的秦汉大战,神武帝对儒家的迂腐感到无比恼怒,改变‘儒家独尊于朝堂’这件事儿,在神武帝晚年,便已经有心为之,奈何时不我待,还未等神武帝布局推进,这位帝王便御驾西去了。

而他的遗志,被刘彦毫无保留的继承下来。

如今,京畿朝廷大定,地方世族龟缩一方以自保,刘彦觉得,旧事重提的机会,到了。

他要求新求变,海纳百川,广揽贤才,一扫朝廷萎靡之势,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继而再创一个帝国盛世。

今日旧事重提,刘彦心潮澎湃,五人却毫不意外,这些年,刘彦在执政之余,已经故作无心地开始栽培百家势力,帝国之内,以落甲寺、解兵林、平戎听雪台三家为首的兵家,以武当、罗浮、太虚、正一四门为首的道家,以白马、寒枫、金蟾、嘉福四寺为首的释家,以天机阁为首的阴阳家,以栖光道府为首的杂家,以墨门为首的墨家,以刑名山庄为首的名家,还有五蠹山的法家、两心堡的纵横家,蚕桑门的农家等等,这些散落在帝国各处的百家门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刘彦的影子。

其实百家争鸣的格局,已经在江湖中形成,只要有一个人轻轻将这层窗户纸捅破,诸子百家的人才,便会如滔滔江水,喷涌灌入庙堂。

人总是有私心的,纵使公卿也不例外。朝廷的官位就那么几个,诸子百家的能人进入庙堂后,他们的地位将遭受强烈冲击,这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尽管刘彦这些年反复提起此事,几人总以时机未到作为借口,搪塞了事。

今日,想必几人亦会如此。

吕铮乃文臣之首,又是刘彦的老师,理当率先发言,见他闲心定水,悠悠浮身,轻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庙堂余患未除、地方势力纵横,头两年重划了州郡,这两年修完了两条大渠,今年又行了平田之策。陛下已经德遍要荒、遐迩壹体,功载史册,这蛮头总得一口一口吃,要不,咱再等几年?”

刘彦轻轻努了努嘴,像孩子一样瞪了吕铮一眼,又将目光投向了官场不倒翁常夏。对于刘彦此举,常夏心中也不甚赞同,想和个稀泥将陛下这个念头打消,遂哈哈憨笑道,“陛下锐意进取之心,老臣钦佩之至。然,改朝立制乃动摇国本之举,需在盛世太平之年方可施行。可如今...,哈哈,老臣还是觉得,早了些。倘若十年之后,陛下提及此事,老臣定鼎力相助!”

好家伙,常夏一句话,直接把这件事儿推到十年后去了!

刘彦吹胡子瞪眼,刚要开口辩驳,却听沈琼抬眉轻唤,“陛下,来客人了!”

随后,这面黄肤干的老头儿飞身出屋。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最新小说: 怪物的我被救赎 穿越后我娇养了反派状元郎 农门弃妇养崽日常 看不见晴天 踏星之真实的星空 九千岁靠躺赢权倾朝野 蘑菇圈 和病娇大佬协议订婚后 拆弹王妃要拆家 身为天龙人,我成了极恶海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