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铁碾子,得有几万斤吧?”1693年10月10日,烟台港码头附近,胡志刚站在一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烟台北郊公园中心的一个巨型铁碾,喃喃说道。
这个巨型铁碾历史比较久了,据说是刘建国刘队长执政时期铸造的,黑水钢铁厂出品,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从朝鲜进口的铁料,让人觉得震撼之余也格外觉得可惜:好好的铁没做成农具和兵器,反而搞了这么一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不过,如果从纯宣传角度来讲,这个巨型铁碾的正面作用还是比较巨大的。首先其技术含量不低,需要很大的模具,如果做得好的话,还需要一定的精度,这是其他国家的人所无法达到的。其次,这宣示了东岸的豪富以及铁产量的巨大,即便是黑水钢铁厂这么一座在本土看来不入流的小铁厂,其钢铁产量也不是中国大陆上几个国家那纯手工或半手工的传统冶铁方式所能比拟的虽然原材料基本都是从朝鲜进口的,但重新熔融冶炼真的只花了很少一段时间,这体现了工业的力量。
胡志刚不是普通人,他跟着堂叔走南闯北多年,见识自是不凡,但这会也被公园里巨型铁碾的气质所折服。他曾经给胡庸搜集过一些有关冶铁方面的资料(当然是在东岸控制区了),得知了包括矿渣、焦煤、煤气、温度等词语,但东岸人对着方面的资料捂得很严,多年来只有一鳞半爪的消息流传到外面,于是胡志刚、胡庸叔侄二人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奥秘。但他们也隐隐觉得,中国的制铁之法过于粗糙和古老了,对钢铁的认识比较肤浅,“准确性”这个一个东岸人组织全体工匠不断学习的关键点也很差,导致了他们的冶铁工业始终无法进步和扩大。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胡志刚健步上了一艘蒸汽船。这是一艘往返于烟台和丹东之间的定期班轮,由台湾银行航运部门执航,吨位大概在千吨出头的样子,是南海运输公司半卖半送给他们的旧船。
虽然是一艘旧船,但台湾银行买过来后进行过延寿大修,目前船况还算可以,经得起十月份辽海的大风浪。这艘船返航时的航线与去程稍有不一样,返航时从丹东港出发,经停朝鲜王国的海州港、东岸控制下的济州岛,最后再返回烟台。因此,这条船上的乘客中颇有一些朝鲜人,他们基本都是从丹东来到东岸的,或者押运货物、或者学习各类知识、或者干脆就是到这来旅游(这属于有钱有闲的贵族阶层),打算乘坐这趟航班返回朝鲜。
胡志刚不会说朝鲜语,但这些朝鲜人不只是自相交谈,很多时候也会主动找东岸人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