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名字,但和陈群那会儿的制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了。
把这些锅全甩在陈群的头上,实在是没有道理的。
与其说陈群是士族的舔狗,还真不如说陈群是士族的敌人。
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和地方争夺清议。
什么是清议?
简单的理解,就是地方上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两汉察举制是做官最重要的一条道路,而察举的东西,就是你的品德和孝行,能力都得次一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谓是群魔乱舞,大家都在孝行上玩出花了,难度也是越来越高,以至于出了王祥这种卧冰求鲤的神话级孝行。
到了这个地步,问题就出来了。
第一个问题是道路快走到终点了,卧冰求鲤都出来了,下一步不得上天揽月了?
第二个问题是负担太重了,随着孝行出花,难度提升,成本自然也是猛增,而且还很容易翻车曝光。
这两个问题使得士族们都觉得这条路不靠谱了,难度过大,不能再继续这么卷了。
否则官没当上,命倒是要先丢了。
于是,聪明机智的士族们发现了另外一条更好走的道路,那就是互相吹捧。
长辈吹晚辈,晚辈吹长辈,朋友之间互相吹。
只需要一通嘴炮,就能帮人扬名,而且还没有翻车的几率,这简直是天赐良方。
这种互相吹捧,就叫做清议。
而清议从诞生之初,就是掌握在士族手里的,根本不需要陈群去当舔狗,创立什么九品中正制。
很多人不知道清议在东汉晚期的影响力有多恐怖。
当时中原有两个大名士,一个叫李膺,是汝南大名士,一个叫郭泰,是太原大名士。
郭泰善于点评人,和许劭合称许郭,郭泰南下前往洛阳拜访李膺,临走时,洛阳有数千辆车送别郭泰。
你想想看,一个人去北京城探友,临走的时候有数千辆豪车送行,这个影响力大不大?
汉桓帝之所以会发动党锢之祸,就跟这巨大的影响力有着很深的关系。
没有一个皇帝受得了人事权大权旁落的,一个名士张张嘴,给另外一个人评价几句好话,后面这人就得到了名声,会有士人征辟他出来做官。
这么玩下去,还要皇帝做什么?
而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其实是秉持曹操的用人理念,他的核心思路是把清议权力从地方上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