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原时空江东带投党大哥张昭、张紘都是能力极强的士人,张紘乃是孙氏江东的奠基人,历史性的提出了江东的战略格局,也正是因为有张紘的存在,孙策对鲁肃态度非常有意思。
他一边对鲁肃的投奔感到非常高兴,夸赞鲁肃乃是英俊之才,但同时却没对鲁肃委以重任,只是随意安排了个闲职,让鲁肃很是困顿。
虽然具体原因是什么,正史上也没写,但肯定不是为弟储才,毕竟孙策当时才二十出头,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死那么早。
刘封觉得,很可能是因为鲁肃的战略与张紘完全相反的缘故,使得孙策没法重用鲁肃。
张紘主张先投丹阳,聚兵吴会,进取扬州,然后逆流而上,并吞荆襄,全取长江之险。然后以荆、扬为根基,退可为父报仇,割据一方,进可匡扶汉室,成就齐桓、晋文之霸业。
张紘的态度是和张昭一致的,他们是坚定的扶汉派,认为汉室虽然倾颓,却可匡扶。
可鲁肃是什么样的态度?
汉室不可再兴,将军当早图王霸之业。
而且鲁肃的战略方向一直是北上淮泗,进取徐、豫两州,逐鹿中原。
这不论是战略走向,还是三观,都与张紘截然相反,这让孙策如何重用他。
事实上,东吴最后也还是在张紘和鲁肃的战略走向中来回摇摆,一会攻打荆州,一会攻打合肥。
最后白衣渡江拿下荆州,也是因为刘备的荆州集团内讧给了机会。
这时候张紘都已经去世了,可想他的战略规划给东吴的影响之深厚。
而张昭与张紘比起来,能力更强,堪称王佐之才。
不但文武双全,上马能领军,下马可安民,更厉害的是,他还能调和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做到让诸派系通力合作。
孙权称帝之后,手下所有派系竟一致公推张昭为宰相,这可把孙权给吓到了,于是坚决不允,最后选了江东四大士族之顾雍为相。
就凭这一点,整个三国能做到的不过三个人,另外两人分别是颍川魁首荀文若,蜀汉相父诸葛亮。
魏蜀吴各得一人,得建国祚,确实当得起王佐之才四个字。
可偏偏有意思的是,不论张紘,还是张昭,都非常讨厌鲁肃,与之不和。张昭甚至还曾经多次当众批评鲁肃,恐怕也跟鲁肃对汉室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毕竟鲁肃、张紘都是广陵人,张昭是彭城人,鲁肃和张紘乃是同郡,和张昭是同州,这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