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辅助装甲跑动时的关节响动全部藏在雨幕的“哗啦啦”背景音下,高度接近三米的他们在这时的雨幕中连同黑影都不存在。交织的灰白色帷幕一时间成为隔绝组织成员与他们间的障碍,可这种障碍起作用的时间不会很长,等到距离拉近,温度感知能力终将成为代表死亡的眼睛。
早已经模块化的武器正在展开苏醒。那是一挺挂载与手臂下的速射机枪,三角形的联装枪管,不到七毫米的口径,装有与之配套的消焰器,几乎可以在小口径下杜绝枪口火焰的产生。
强大的后勤保证与信息源,使得他们的认知中,这场大暴雨是一件已知的事情。具体落下的时间或许稍有一些偏差,可也只在一个小时内。早已经做好对应的准备,雨珠打在嵌合式合金片上,继而顺着流线型、具有一定工业美学的身体汇聚成流,最终汇聚于地面。
装甲内部的微型计算核心已经开始全力工作,根据事先为每一个人调试好的程式,动能装甲的辅助作用开始显现。可以正面硬抗下几发酸性白金子弹的防御能力是他们最大的依仗,而装甲带来的力量和速度,以及除去灵活外各方面的提升,则是装甲启动后能让其内手术者成为杀戮机器的基本要素。
头部面罩外的一层薄金属片这时展开,露出透镜一样的玻璃观察窗。它可以极大限度的汇聚周围的微弱光线,类似机械式的微光视力,配合手术者自己的视力,能看做是在微光捕捉上再做了一次物理加强。且作为一种加强视野范围的广角,同一角度所能观察到的东西也远比手术者的眼睛多上几层。
五人为一个小队,每一个小队都有一名温度感知型手术者作为信息源头。航弹落下产生的火焰就在远方,每个小队都计算着与敌人的大致距离,相互联合,有序保持着大圆弧的包围圈。
自由攻击只是一种方式,身穿辅助装甲的他们也明白雨夜作战下的难度与危险。目的是催动炮击下撤退的敌人,使得他们向着包围圈的缺口撤退,最终将之驱赶到预定的范围内。歼灭敌人的手段是最后一轮炮击。动能辅助装甲内的人不明白指挥者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计划,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仅靠着自己这些小队成员,就足以让炮击下存活的敌人减员到个位数。
丢弃掉重型武器的敌人已然不能威胁到动能装甲。气动武器是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点,不过相比较用加了涂层的子弹在远处进行密集的扫射,他们更加喜欢启用背部的四枚浓缩火药炮弹进行轰炸,亦或是用动能装甲的冷兵器切断敌人的身体。
大片航